白角簟

· 羅鄴
疊玉駢圭巧思長,露華煙魄讓清光。 休搖雉尾當三伏,似展龍鱗在一牀。 高價不唯標越絕,冷紋疑似臥瀟湘。 杜陵他日重歸去,偏稱醉眠鬆桂堂。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白角簟(diàn):一種用白牛角製成的席子。
  • 疊玉駢圭:形容簟子的紋理細密如玉,排列整齊如圭。
  • 露華煙魄:形容簟子上的光澤和色彩,如同露水和煙霧般清新。
  • 雉尾:野雞的尾羽,這裏比喻簟子的紋理。
  • 三伏:夏季最熱的時期。
  • 龍鱗:比喻簟子的紋理像龍鱗一樣。
  • 越絕:指越地的絕品,這裏指簟子的珍貴。
  • 冷紋:指簟子上的紋理給人以清涼之感。
  • 瀟湘:指湖南的瀟水和湘水,這裏比喻簟子的紋理如水波般美麗。
  • 杜陵:地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這裏指詩人的故鄉。
  • 鬆桂堂:指詩人家鄉的居所,鬆桂象徵高潔。

翻譯

白角簟的紋理細密如玉,排列整齊,巧奪天工, 它的光澤和色彩如同露水和煙霧般清新,比月光還要明亮。 不要在酷熱的三伏天搖動它,彷彿展開了龍鱗鋪滿一牀。 它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的珍貴,它的紋理讓人感覺彷彿躺在瀟湘水波之上。 將來有一天我回到故鄉杜陵,定要稱它爲醉眠鬆桂堂的最佳伴侶。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白角簟的精美與清涼。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想象,如「疊玉駢圭」、「露華煙魄」、「龍鱗」等,形象地描繪了簟子的紋理和光澤,給人以視覺和觸覺上的美感。同時,通過「三伏」、「冷紋」等詞語,傳達了簟子在炎炎夏日中的清涼之感。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簟子的珍愛,希望將來能與它一同在鬆桂堂中醉眠,情感真摯。

羅鄴

羅鄴

唐末餘杭人,一說蘇州吳縣人。羅隱族弟。累舉進士不第。昭宗光化中以韋莊奏,追賜進士及第,贈官補闕。工詩,尤長七律。懿宗鹹通、僖宗乾符中,與羅隱、羅虯合稱“三羅”。有集。 ► 155篇诗文

羅鄴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