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人

· 羅鄴
青樓一別戍金微,力盡秋來破虜圍。 錦字莫辭連夜織,塞鴻常是到春歸。 正憐漢月當空照,不奈胡沙滿眼飛。 唯有夢魂南去日,故鄉山水路依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青樓:古代指豪華精緻的樓房,多指妓院。
  • 戍金微:戍,守衛;金微,古代山名,這裏指邊疆。
  • 錦字:指用錦織成的字,古代常用來指代書信。
  • 塞鴻:塞外的鴻雁,常用來比喻遠方的消息。
  • 不奈:無奈。
  • 胡沙:指邊塞的風沙。
  • 夢魂:夢中的靈魂,指思鄉之情。
  • 南去日:指南歸的日子。
  • 依稀:模糊不清的樣子。

翻譯

自從在青樓一別後,我便被派往邊疆守衛金微山,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秋天來臨時打破了敵人的包圍。請不要吝嗇連夜織就的錦字書信,因爲塞外的鴻雁常常要到春天才能帶回消息。我正憐愛着那當空照耀的漢月,卻無奈眼前滿是邊塞的風沙。只有在夢中,我的靈魂才能南歸,那故鄉的山水和道路依稀可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徵人在邊疆的孤寂與對故鄉的深切思念。詩中,「青樓一別」與「戍金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徵人的無奈與艱辛。通過「錦字」與「塞鴻」的比喻,表達了徵人對家鄉消息的渴望。而「漢月」與「胡沙」的對比,則進一步加深了徵人對家鄉的眷戀與對邊塞生活的無奈。最後,「夢魂南去」與「故鄉山水路依稀」則寄託了徵人對歸鄉的無限憧憬與對故鄉的深情回憶。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徵人內心的複雜情感。

羅鄴

羅鄴

唐末餘杭人,一說蘇州吳縣人。羅隱族弟。累舉進士不第。昭宗光化中以韋莊奏,追賜進士及第,贈官補闕。工詩,尤長七律。懿宗鹹通、僖宗乾符中,與羅隱、羅虯合稱“三羅”。有集。 ► 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