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句

· 龐蘊
出一屋,入一屋,來來去去教他哭。來去祇爲貪瞋癡,於今悟罷須知足。 知足常須達本源,去卻昔時惡知識。惡知識,將伊作,手力法施無前後,共護無生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貪瞋癡(chēn chī):佛教中的三毒,指貪慾、憤怒和無知。
  • 悟罷:領悟之後。
  • 知足:滿足於現狀,不貪求更多。
  • 達本源:達到事物的根本或本質。
  • 惡知識:指不好的教誨或引導,有害的知識。
  • 手力法施:指通過實際行動和方法來施教或修行。
  • 無生國:佛教中指沒有生死輪迴的理想國度。

翻譯

走出一個屋子,進入另一個屋子,來來去去讓人哭泣。來去只是因爲貪慾、憤怒和無知,現在領悟了就必須知足。 知足常常需要達到事物的根本,去除過去的惡知識。惡知識,把它當作,通過實際行動和方法無先後地施教,共同守護無生國。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佛教的修行理念。詩中「出一屋,入一屋」形象地描繪了人生的無常和輪迴,而「貪瞋癡」則是導致這種無常的根本原因。通過「悟罷須知足」和「達本源」,詩人強調了知足和迴歸本源的重要性,這是達到內心平靜和解脫的關鍵。最後,詩人提出要去除「惡知識」,通過「手力法施」來共同守護「無生國」,體現了佛教徒對於淨化心靈和追求理想境界的堅定信念。

龐蘊

唐衡州衡陽人,字道玄。嗜佛法,曾謁僧人石頭。因厭貪俗,沉家財於洞庭,鬻竹器以爲生。後居襄陽,世稱龐居士。工詩。有《詩偈》。 ► 207篇诗文

龐蘊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