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九華山費拾遺

先生九華隱,鳥道隔塵埃。 石室和雲住,山田引燒開。 久閒仙客降,高臥詔書來。 一入深林去,人間更不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九華:九華山,位於中國安徽省,是中國四大彿教名山之一。
  • 鳥道:形容山路險峻,衹有鳥兒才能飛越。
  • 塵埃:塵土,比喻世俗的紛擾。
  • 石室:山中的石洞,常用來比喻隱居的地方。
  • 和雲住:與雲霧爲伴,形容隱居地的高遠和幽靜。
  • 引燒開:指用火燒開山田,進行耕作。
  • 仙客:指隱士或高人。
  • 高臥:高枕無憂,形容隱居生活的安逸。
  • 詔書:皇帝的命令或文書。
  • 深林:茂密的森林,比喻隱居的深遠。

繙譯

先生隱居在九華山,那裡的山路險峻,倣彿隔絕了塵世的紛擾。 石洞中與雲霧爲伴,山田則用火燒開進行耕作。 久已不見的仙人般隱士降臨,高枕無憂地等待皇帝的詔書到來。 一旦深入那茂密的森林,便與人間再無往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士在九華山的幽靜生活,通過“鳥道隔塵埃”、“石室和雲住”等意象,展現了隱士遠離塵囂、與自然和諧共処的理想境界。詩中“久閑仙客降,高臥詔書來”表達了隱士的超然態度,即使皇帝的詔書到來,也依然保持高枕無憂的心境。最後一句“一入深林去,人間更不廻”則深刻表達了隱士對世俗的徹底超脫,曏往深林的甯靜與自由。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贊美。

顧非熊

顧非熊

唐蘇州人。顧況子。少俊悟,一覽輒能成誦,工吟,揚譽遠近。性滑稽,好辯,頗雜笑言。常凌轢氣焰子弟,既犯衆怒,排擠者紛然,困舉場三十年。武宗會昌五年及第,累佐使府。宣宗大中間授盱眙主簿,厭拜迎鞭撻,因棄官歸隱,不知所終。或傳住茅山十餘年。有詩一卷。 ► 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