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餘處士
故園至新浦,遙復未百里。
北望是他邦,紛吾即遊士。
潮來津門啓,罷楫信流水。
客意乃成歡,舟人亦相喜。
遲遲菱荇上,泛泛孤蒲裏。
漸聞商旅喧,猶見鳧鷖起。
市亭忽雲構,方物如山峙。
吳王昔喪元,隋帝又滅祀。
停艫一以眺,太息興亡理。
秋苑故池田,宮門新柳杞。
我行苦炎月,乃及清昊始。
此地日逢迎,終思隱君子。
莫言異舒捲,形音在心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貽(yí):贈送。
- 処士:未出仕的士人。
- 新浦:新近形成的河口。
- 遊士:遊歷四方的士人。
- 津門:渡口的大門。
- 罷楫(bà jí):停船。
- 菱荇(líng xìng):水生植物,菱角和荇菜。
- 孤蒲:孤獨的蒲草。
- 鳧鷖(fú yī):野鴨和鷗鳥。
- 市亭:市場中的亭子。
- 雲搆:高聳入雲的建築。
- 方物:四方之物,指各種商品。
- 山峙:像山一樣聳立。
- 吳王:指春鞦時期的吳國君主。
- 喪元:失去首領,指吳王夫差被越王勾踐所滅。
- 隋帝:指隋朝的皇帝。
- 滅祀:斷絕祭祀,指國家滅亡。
- 停艫(tíng lú):停船。
- 太息:長歎。
- 興亡理:國家興衰的道理。
- 鞦苑:鞦天的園林。
- 故池田:舊時的池塘和田地。
- 宮門:皇宮的門。
- 新柳杞:新栽的柳樹和杞樹。
- 炎月:炎熱的月份。
- 清昊:清朗的天空。
- 隱君子:隱居的士人。
- 舒卷:展開和卷起,比喻事物的變化。
- 形音:形態和聲音。
繙譯
贈送給我的処士朋友, 從故鄕到新浦,雖然遙遠但不足百裡。 北望是他鄕,我作爲遊士四処遊歷。 潮水來時渡口大門開啓,停船隨波逐流。 客人的心情變得愉快,船夫也感到歡喜。 緩緩地經過菱荇叢生的水域,孤獨的蒲草中泛舟。 漸漸聽到商旅的喧嘩,還能看見野鴨和鷗鳥飛起。 市場中的亭子高聳入雲,各種商品堆積如山。 吳王昔日的首領已失,隋帝的國家也已滅亡。 停船遠覜,深思國家的興衰道理。 鞦天的園林中,舊時的池塘和田地依舊,宮門前新栽了柳樹和杞樹。 我在炎熱的月份艱難行進,直到清朗的天空才得以開始。 此地每日都有人迎接,我始終思唸著隱居的君子。 不要說事物的變化無常,它們的形態和聲音都銘記在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從故鄕到新浦的旅途經歷,通過對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跡的描寫,表達了對國家興衰的深刻思考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詩中,“潮來津門啓,罷楫信流水”等句生動地描繪了旅途的景象,而“吳王昔喪元,隋帝又滅祀”則反映了詩人對歷史的感慨。最後,詩人通過對“隱君子”的思唸,表達了對簡樸生活的渴望和對世事變化的淡然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