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處士山中見贈

厥初遊太學,相與極周旋。 含採共朝暮,知言同古先。 孟陽題劍閣,子云獻甘泉。 斯須曠千里,婉娩將十年。 今來豔陽月,好鳥鳴翩翩。 同聲既求友,不肖亦懷賢。 引領遲芳信,果枉瑤華篇。 成頌非其德,高文徒自妍。 聲塵邈超越,比興起孤絕。 始信郢中人,乃能歌白雪。 跂予北堂夜,搖筆酬明哲。 綠竹動清風,層軒靜華月。 想像南山下,恬然謝朝列。 猶恐鶗鴂鳴,坐看芳草歇。 邀以青松色,同之白華潔。 永願登龍門,相將持此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厥初:其初,最初。
  • 太學:古代的國立最高學府。
  • 含採:含蓄地採納,指學習和吸收知識。
  • 知言:明智的言論。
  • 孟陽:人名,可能指孟浩然,唐代詩人。
  • 題劍閣:在劍閣題詩,劍閣是地名,位於今四川省。
  • 子云:人名,可能指楊修,東漢文學家。
  • 獻甘泉:向皇帝獻上甘泉賦,甘泉是漢代宮殿名。
  • 斯須:片刻,一會兒。
  • 婉娩:柔順,這裏指時間的流逝。
  • 豔陽月:春光明媚的月份,指春天。
  • 翩翩:形容鳥飛得輕快。
  • 不肖:不才,自謙之詞。
  • 引領:伸長脖子,形容急切期待。
  • 芳信:美好的消息。
  • 瑤華篇:美好的詩篇。
  • 成頌:成就頌揚。
  • 高文:高雅的文章。
  • 聲塵:名聲和影響。
  • 邈超越:遙遠而超越。
  • 比興:比喻和興起。
  • 孤絕:獨特而超羣。
  • 郢中人:指楚國郢都的人,這裏比喻有才華的人。
  • 白雪:指高雅的樂曲。
  • 跂予:踮起腳尖,形容急切。
  • 北堂:北面的廳堂。
  • 搖筆:揮筆寫作。
  • 明哲:明智的人。
  • 層軒:重疊的樓臺。
  • 恬然:安靜舒適的樣子。
  • 謝朝列:辭去官職。
  • 鶗鴂:杜鵑鳥,鳴聲悲切。
  • 坐看:靜靜地看着。
  • 邀以:以...邀請。
  • 青松色:青松的顏色,比喻堅貞不屈。
  • 白華潔:白色的花朵,比喻純潔無瑕。
  • 登龍門:比喻得到高升或成名。
  • 相將:相互扶持。
  • 持此節:保持這種節操。

翻譯

最初在太學遊學時,我們相互周旋。 我們共同學習和吸收知識,從早到晚, 分享着古人的智慧言論。 孟陽在劍閣題詩,子云向皇帝獻上甘泉賦。 片刻間,我們已相隔千里, 柔順的時間流逝,轉眼已是十年。 如今春光明媚,鳥兒輕快地鳴叫。 志同道合的人尋求朋友, 我雖不才,也懷有對賢人的敬仰。 我急切地期待着美好的消息, 果然收到了你美好的詩篇。 成就頌揚並非我的德行, 高雅的文章只是自得其樂。 我的名聲和影響遙遠而超越, 比喻和興起都顯得獨特而超羣。 我開始相信郢都的人, 能唱出高雅的《白雪》。 我踮起腳尖,在北面的廳堂裏, 揮筆迴應你的明智。 綠竹在清風中搖曳, 重疊的樓臺映着靜謐的月光。 我想象着南山下的寧靜, 舒適地辭去了官職。 我擔心杜鵑的悲鳴, 靜靜地看着芳草凋零。 我以青松的堅貞邀請你, 與你一同保持白花的純潔。 我永遠希望得到高升, 相互扶持,保持這種節操。

賞析

這首詩是儲光羲對李處士山中見贈的迴應,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高尚品德的追求。詩中通過回憶太學時期的共同學習,以及對孟陽、子云等文人的讚美,展現了詩人對文學和道德的崇高追求。後文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如春日的鳥鳴、綠竹清風,表達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友情的深厚感情和對理想生活的渴望。

儲光羲

儲光羲

唐潤州延陵人,祖籍兗州。玄宗開元十四年進士。任馮翊、汜水、安宜、下邽等縣尉。後隱居終南。復出任太祝,世稱儲太祝。遷監察御史。安祿山陷長安,迫受僞職。後脫身歸朝,貶死於嶺南。有集。 ► 2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