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偈

· 龐蘊
古時不異今,今時不異古。 生事日日滅,有所不能作。 世上乏錢財,守空無貨賂。 理詩日日新,朽宅時時故。 聞船未破漏,愛河須早渡。 出過三江口,逍遙神自悟。 損之又損之,俄成貝多樹。 臨行途路難,無船可相渡。 業老見閻公,沒你分疏處。 若見優曇花,處處無疑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詩偈:詩的一種形式,通常指佛教徒所作的詩,內容多涉及佛教教義或修行體驗。
  • 龐蘊:唐代著名的佛教居士,以詩偈聞名。
  • 生事:指世間的事物或活動。
  • 貨賂:財物。
  • 理詩:指創作或欣賞詩歌。
  • 朽宅:比喻衰老的身體或世俗的生活。
  • 愛河:比喻世俗的慾望和情感。
  • 三江口:泛指江河交匯處,也比喻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 貝多樹:佛教中的一種樹,其葉可用於書寫佛經,這裏比喻修行成果。
  • 業老:指業力深重,難以解脫。
  • 閻公:閻羅王,掌管地獄的神。
  • 優曇花:佛教中的一種花,傳說中三千年一開,象徵極難遇到的佛法。

翻譯

古代和現代並無不同,現代和古代也並無差異。 世間的事物日復一日地消逝,有些事情我們無法做到。 世上缺乏錢財,守着空無一物的家。 創作詩歌日日更新,而衰老的身體卻時刻提醒着舊日的痕跡。 聽說船還未破漏,就應該早日渡過愛河。 一旦過了三江口,就能逍遙自在,心靈自悟。 修行要不斷精進,不久便能成就如貝多樹般的修行成果。 臨行時路途艱難,卻無船可渡。 業力深重,面對閻羅王,你無處辯解。 如果能見到優曇花,那麼處處都是無憂無慮的。

賞析

這首詩偈通過對比古今、描述世事無常,表達了作者對修行和解脫的深刻理解。詩中「古時不異今,今時不異古」一句,強調了時間的相對性和世事的無常性,引導讀者思考生命的本質。後文通過「愛河須早渡」、「出過三江口」等意象,比喻了修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後,以「優曇花」爲喻,表達了修行成功後的無憂境界。整首詩偈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佛教徒對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洞察。

龐蘊

唐衡州衡陽人,字道玄。嗜佛法,曾謁僧人石頭。因厭貪俗,沉家財於洞庭,鬻竹器以爲生。後居襄陽,世稱龐居士。工詩。有《詩偈》。 ► 207篇诗文

龐蘊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