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金門

春欲半,堆砌落花千片。早是潘郎長不見,忍聽雙語燕。 飛絮晴空颺遠,風送誰家弦管。愁倚畫屏凡事懶,淚沾金縷線。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謁金門:詞牌名,原爲唐教坊曲名。
  • 五代十國:指中國歷史上公元907年至960年間,中原地區相繼出現的五個朝代和十個割據政權。
  • 魏承班:五代時期的詞人。
  • 堆砌:堆積。
  • 潘郎:指美男子,這裏可能指詞人思念的人。
  • 雙語燕:雙飛的燕子,燕子常被用來象徵春天的到來和愛情的甜蜜。
  • 飛絮:飄飛的柳絮。
  • 晴空颺遠:在晴朗的天空中飄揚得很遠。
  • 弦管:絃樂器和管樂器,泛指音樂。
  • 愁倚畫屏:愁緒中倚靠着畫有圖案的屏風。
  • 金縷線:金線,這裏可能指華麗的衣物或繡品。

翻譯

春天即將過半,落花堆積如山。早已不見那如潘安般的美男子,怎忍心聽那雙飛燕子的呢喃。 柳絮在晴朗的天空中飄揚得很遠,不知是誰家的音樂隨風傳來。我滿懷愁緒地倚靠着畫屏,對世間萬事都感到懶散,淚水沾溼了華麗的金線。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過半時的景象,通過落花、飛絮等自然元素,表達了詞人對逝去美好時光的哀愁和對遠方思念之人的深切懷念。詞中「潘郎長不見」一句,既表達了對美男子的思念,也隱含了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而「忍聽雙語燕」則巧妙地借用燕子雙飛的景象,反襯出詞人孤獨的心境。整首詞情感細膩,意境深遠,語言優美,展現了五代詞人魏承班獨特的藝術風格。

魏承班

五代時許州人。王宗弼子(宗弼本姓魏)。工文詞。仕前蜀爲駙馬都尉,官至太尉。國亡,與其父同時被殺。 ► 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