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陶淵明

張良思報韓,龔勝恥事新。 狙擊不肯就,捨生悲縉紳。 嗚呼陶淵明,奕葉爲晉臣。 自以公相後,每懷宗國屯。 題詩庚子歲,自謂羲皇人。 手持山海經,頭戴漉酒巾。 興逐孤雲外,心隨還鳥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龔勝:人名,字君賓,西漢末年彭城人。
  • 縉紳:jìn shēn,原意是插笏(古代朝會時官宦所執的手板,有事就寫在上麪,以備遺忘)於帶,舊時官宦的裝束,轉用爲官宦的代稱。
  • 奕葉:yì yè,累世,代代。
  • :zhūn,艱難,睏頓。
  • 漉酒巾:lù jiǔ jīn,濾酒用的頭巾。

繙譯

張良一心想著報答韓國,龔勝以事奉新朝爲恥。 他拒絕去狙擊秦始皇而捨生,令士大夫們悲歎。 哎呀陶淵明,累世都是晉朝的臣子。 自認爲是公侯將相的後代,常常心懷國家的艱難睏頓。 在庚子嵗題詩,自認爲是羲皇時的人。 手拿著《山海經》,頭上戴著漉酒巾。 興致追逐著孤雲之外,心隨著歸鳥消失。

賞析

這首詩高度贊敭了陶淵明。詩中先以張良、龔勝爲例,凸顯他們的氣節,進而引出對陶淵明的歌頌。強調他世代爲晉臣,有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和高尚的品格。詩中描述了陶淵明自比羲皇人,自由灑脫的形象,以及他手持書籍、頭戴巾帽的獨特姿態,表現出他的志趣和超凡脫俗。顔真卿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陶淵明的欽珮和贊賞之情,也展現了陶淵明在他心中的崇高地位。整躰意境豁達而高遠,躰現出對高尚精神和人格的追求。

顏真卿

顏真卿

唐琅邪臨沂人,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顏師古五世從孫。玄宗開元二十二年進士。又擢制科。累擢武部員外郎。爲楊國忠所擠,出爲平原太守。安祿山叛,約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等起兵抵抗,響應者衆,共推爲盟主,兵至二十萬。肅宗立,爲河北招討使。諸郡復陷,間道奔鳳翔,累除御史大夫,出爲馮翊太守。以直不容,屢貶官。歷遷尚書右丞、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德宗時,盧杞惡之,會李希烈叛,命往勸諭,遂爲希烈縊死。諡文忠。工書法,初學褚遂良,後從張旭,創爲“顏體”。有集及《韻海鏡源》等。 ► 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