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太沖敘
劉太沖者,彭城之華望也。自開府垂明於宋室,澤州考績於國朝,道素相承,世傳儒雅,尚矣!夫其果行修潔,斯文彪蔚;鄂不照乎栘華,龍驥驤乎雲路。則公山正禮,策高足於前;衝與太真,嗣家聲於後,有日矣!昔予作郡平原,拒胡羯而請與從事;掌銓吏部,第甲乙而超升等夷。爾來蹉跎,猶屑卑位,雖纔不偶命,而德其無鄰。故衝之西遊,斯有望矣。江月弦魄,秦淮頂潮,君行句溪,正及春水。勖哉之子,道存何居?魯郡開國公顏真卿敘。
拼音
序
《送劉太沖序》書於大曆七年(772年),行書,序文。凡22行,計159 字。浙江省博物館藏南宋留元剛《忠義堂帖》本。真跡著錄首見宋米芾《書史》,系顏真卿送劉太沖西遊時所作。魯公平原首舉義旗抵抗安祿山叛軍,邀他共拒胡羯,立下汗馬功勞。之後,公元771年,魯公在江寧與他相遇,同時得到他的幫助,解除了一時之困境,此文即記其事。
劉太沖爲顏真卿天寶末年平原舊友,廣德元年吏部屬吏,宣城陳留人蕭穎士子弟,劉太真之兄。米芾謂之 “ 如龍蛇生動 ,見者目驚 ”。據米芾《書史》記載,此帖真跡原爲王欽臣故物,後爲唐所得,將其中“ 纔不偶命,而德其無鄰”一行字剪去,而《忠義堂帖》卻依然留存。此序首末皆有缺字,可見當時真跡就已經損泐。《忠義堂帖》起首所缺“劉太沖者彭”五字,由硃筆小字校補,序末也有硃筆題跋六行,均爲清人孫承澤手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彭城:今江蘇徐州。
- 華望:高貴的門第。
- 開府:古代指高級官員設立府署並自選僚屬。
- 垂明:顯示英明。
- 考績:考覈官吏的政績。
- 道素:道德純樸。
- 斯文:這裏指儒者或文人。
- 彪蔚:文采煥發。
- 鄂不:花萼和花托。鄂,è。
- 栘(yí):即「唐棣」。
- 正禮:指東漢末年的名士禰衡。
- 胡羯(jié):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 掌銓吏部:主管吏部選拔官員之事。
- 第甲乙:排列等級。
- 等夷:同輩或同等的人。
- 蹉跎:光陰白白地過去。
- 纔不偶命:才能與命運不相符。
- 德其無鄰:品德無人能比。
- 勖(xù):勉勵。
- 何居:何在,在哪裏。
翻譯
劉太沖,是彭城有着高貴門第之人。自從先輩在宋代就顯示英明,在本朝有考覈政績的佳績,道德純樸代代相傳,長久以來便以儒雅傳世。他那果斷踐行高潔的行爲,儒者文采煥發;花萼與花托不相稱於唐棣之花,如龍如驥在雲路昂首奔騰。那麼就如禰衡,在前展現了高超的才能;劉太沖與劉太真,後來繼承了家族的聲望,這也是由來已久了。往昔我在平原郡任郡守,抗拒胡羯而請求他參與做事;掌管吏部選拔官員,排列甲乙等級並使他超越同輩而得到提升。從那以後時光流逝,他還處於卑下的職位,雖才能與命運不相符,但品德無人能比。所以劉太沖這次西遊,是很有前途的。江上明月如弦月之魄,秦淮河漲起潮水,你行走在句溪,正趕上春天的水流。勉勵啊你這個人,道德留存於何處?魯郡開國公顏真卿作此敘。
賞析
這篇文章是顏真卿爲劉太沖寫的序文。文中讚頌了劉太沖門第高貴、家學淵源深厚,品德儒雅且才行出衆。顏真卿回憶起與劉太沖在過去的交往經歷,並對他的未來寄予厚望。文章語言古雅,用詞精煉,既體現了顏真卿對劉太沖的讚賞與期望,也展現了顏真卿本人卓越的文學才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對劉太沖家世和個人品行的誇讚,表達了顏真卿對人才的尊重和珍惜之情。同時,結合當時的情境,如江月、潮水等背景,爲序文增添了一份優美的意境和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