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
海水非不廣,鄧林豈無枝。
風波一蕩薄,魚鳥不可依。
海水饒大波,鄧林多驚風。
豈無魚與鳥,鉅細各不同。
海有吞舟鯨,鄧有垂天鵬。
苟非鱗羽大,蕩薄不可能。
我鱗不盈寸,我羽不盈尺。
一木有餘陰,一泉有餘澤。
我將辭海水,濯鱗清冷池。
我將辭鄧林,刷羽蒙籠枝。
海水非愛廣,鄧林非愛枝。
風波亦常事,鱗魚自不宜。
我鱗日已大,我羽日已修。
風波無所苦,還作鯨鵬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蕩薄:衝擊,激盪。
- 饒:多。
- 鱗羽:指魚和鳥。
- 蒙籠:茂密的樹木。
- 濯:洗滌。
- 刷羽:整理羽毛。
- 蒙籠枝:茂密的樹枝。
翻譯
海水雖然廣闊,鄧林的樹枝也並非沒有。一旦風波激盪,魚和鳥都無法依靠。海水波濤洶涌,鄧林常有驚風。難道沒有魚和鳥嗎?它們的大小各不相同。海中有能吞舟的鯨魚,鄧林有能垂天的鵬鳥。如果不是因爲它們的鱗羽巨大,就不可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我的鱗片不滿寸,我的羽毛不滿尺。一棵樹的陰涼有餘,一眼泉的水澤有餘。我將離開海水,在清涼的池中洗滌我的鱗片。我將離開鄧林,在茂密的樹枝上整理我的羽毛。海水並非因爲愛廣闊,鄧林也並非因爲愛樹枝。風波是常有的事,魚和鳥自然不適合。我的鱗片日漸長大,我的羽毛日漸修長。風波對我不再有苦,我將再次成爲鯨魚和鵬鳥,自由遊弋。
賞析
這首詩以海水和鄧林爲背景,通過對比魚鳥與鯨鵬的生存狀態,表達了詩人對於自然界生存法則的深刻理解。詩中,「海水非不廣,鄧林豈無枝」展現了自然的廣闊與豐富,而「風波一蕩薄,魚鳥不可依」則揭示了生存的艱難。後文通過「我鱗日已大,我羽日已修」表達了詩人對於成長和適應的樂觀態度,最終「風波無所苦,還作鯨鵬遊」則展現了詩人對於自由與超越的嚮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韓愈詩歌的哲理性和抒情性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