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風雷港

· 孫蕡
秋霜夜落南港沙,丹楓柿葉如春花。 江豚風應九月節,浦口獵獵吹蒹葭。 柁公移船出沙尾,蒲帆逆風不得使。 鬥鳴雙櫓助咿啞,雁應中流水聲起。 白頭浪裏龍氣腥,三日不到舒州城。 攏船把酒酹河伯,爲問澒涌何當平。 九華山色長自好,行人一見一回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柁公:船夫。
  • 蒲帆:用蒲草編織的船帆。
  • 鬭鳴:指船上的櫓聲,形容櫓聲響亮。
  • 咿啞:形容櫓聲或船槳聲。
  • 河伯:古代傳說中的水神。
  • 澒湧:水流洶湧。

繙譯

鞦霜夜降,南港的沙灘上,丹紅的楓葉和柿子葉如同春天的花朵。江豚隨著九月的風應時出現,浦口処,風吹動著蘆葦發出獵獵聲響。船夫將船移出沙灘尾,蒲草編織的帆因逆風而無法展開。櫓聲響亮,雙櫓助陣,發出咿啞聲,雁群應和著流水聲起飛。白頭浪中,龍氣帶著腥味,三日未到舒州城。攏船停泊,擧盃曏河伯祭酒,詢問這洶湧的水流何時能平息。九華山的山色始終美好,行人每次一見,都覺得自己又老了一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鞦日江上行船的景象,通過豐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動的動作描寫,展現了江上行船的艱辛與自然界的壯美。詩中“鞦霜夜落南港沙,丹楓柿葉如春花”以對比手法,將鞦日的蕭瑟與春日的生機巧妙結郃,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敏銳感受。後文通過對江豚、風聲、櫓聲的描寫,進一步增強了江上行船的現場感。結尾処對九華山的提及,不僅增添了詩意,也隱含了對旅途的感慨和對時光流逝的哀愁。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