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人行黃梅道中爲役夫述
前歲樹皮盡,去歲草根絕。依舊春來滿地青,荊杞蓬蒿不堪咽。
須臾性命倚吳商,妻兒典與一身孑。一身孑,千愁結。
迎送官人何足憐,縣庭催租日流血。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荊杞(jīng qǐ):荊棘和枸杞,泛指野生植物。
- 蓬蒿(péng hāo):一種野草。
- 咽(yàn):吃。
- 須臾(xū yú):片刻,一會兒。
- 性命倚吳商:生命依賴於吳地的商人,指靠賣身爲奴或賣身換取生活所需。
- 典與:典當,抵押。
- 一身孑(yī shēn jié):孤獨一人。
- 迎送官人:指迎接和送別官員。
- 縣庭:縣衙。
- 催租:催收租稅。
翻譯
前年樹皮被吃光,去年連草根也絕跡。如今春天又來,大地依舊青翠,但荊棘和蓬蒿卻難以下嚥。 片刻之間,我的生命依賴於吳地的商人,妻兒都被我典當,只剩下我孤獨一人。孤獨一人,心中千愁萬結。 迎接和送別官員又有何值得憐憫,縣衙裏催收租稅的日子,每天都在流血。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時期百姓在極度貧困和壓迫下的悲慘生活。詩中通過「前歲樹皮盡,去歲草根絕」展現了饑荒的嚴重程度,而「荊杞蓬蒿不堪咽」則進一步以生動的形象表達了人們連最基本的生存都難以維持的困境。後半部分通過「性命倚吳商」和「妻兒典與一身孑」揭示了人們爲了生存不得不出賣自己甚至家人的無奈和悲哀。最後兩句「迎送官人何足憐,縣庭催租日流血」則強烈批判了官府的殘酷和無情的租稅制度,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難。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深沉,是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有力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