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行

· 孫蕡
古原縣郭如荒村,家家草屋荊條門。 自罹喪亂新復業,千家今有一家存。 稚子採薪割蒿草,婦女攜筐拾梨棗。 丁男應役不在家,長駕牛車走東道。 黃河水涸無魚蝦,居人七月方食瓜。 人煙星散不成集,棠梨苦葉烹爲茶。 凌州九月官稅促,黍子在田猶未熟。 春霜夏旱蠶事空,不賣新絲賣黃犢。 銀河七夕如水流,明年麥好君莫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lí):遭受。
  • 稚子:小孩子。
  • 蒿草:一種野草。
  • :籃子。
  • 丁男:成年男子。
  • 應役:服兵役或勞役。
  • 長駕:長時間駕駛。
  • 牛車:用牛拉的車。
  • 東道:東方,這裡指東方的道路。
  • (hé):乾涸,沒有水。
  • 居人:居民。
  • 棠梨:一種植物,果實可食。
  • 苦葉:苦澁的葉子。
  • 淩州: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官稅:政府征收的稅。
  • 黍子:一種糧食作物。
  • 蠶事:養蠶的事情。
  • 新絲:新産的絲。
  • 黃犢:小黃牛。
  • 銀河:天上的銀河。
  • 七夕:中國傳統節日,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
  • 如水流:形容時間流逝得快。

繙譯

平原上的縣城就像荒廢的村莊,每家的草屋都用荊條做門。自從遭受戰亂後,剛剛恢複了一些生活,但千家之中衹有一家還存在。小孩子去採柴割野草,婦女們帶著籃子撿拾梨和棗。成年男子因爲服役不在家,長時間駕駛牛車走在東方的道路上。黃河水乾了,沒有魚蝦,居民到了七月才開始喫瓜。人們分散得像星星一樣,無法形成集市,衹能用棠梨的苦葉來煮茶。到了九月,淩州的官稅催得很緊,但田裡的黍子還沒熟。春天和夏天都乾旱,養蠶的事情也做不成,衹好賣掉新産的絲或小黃牛來應付。銀河在七夕那天像水一樣流淌,明年的麥子會長得好,你不必擔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平原地區戰亂後的荒涼景象和人民的艱辛生活。通過對比戰前戰後的生活狀態,表達了作者對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對人民苦難的同情。詩中運用了大量的生活細節,如稚子採薪、婦女拾果、黃河無魚等,生動地展現了儅時的生活場景。結尾的“銀河七夕如水流,明年麥好君莫愁”則寄托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望。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