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 送黃司訓之京

· 陳霆
斷雲催落日,寒雁溯西風。一樽別酒青山,去意晚來濃。人道九年教化,好似一天時雨,未論桔槔功。芹水香名在,傳誦滿兒童。 束圖書,裝琴劍,買孤篷。今宵明月相看,千里與君同。休管青氈舊物,須有鐵冠新命,霜氣凜秋空。醉筆點行色,江樹向人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sù):逆流而上。
  • (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
  • 桔槔 (jié gāo):古代的一種汲水工具,這裡比喻教化之功。
  • 芹水 (qín shuǐ):指學宮,因學宮多植芹,故稱。
  • 鉄冠 (tiě guān):古代禦史所戴的帽子,這裡指新的官職。

繙譯

斷雲催促著落日,寒雁逆著西風飛翔。在青山前擧起一盃別酒,離別的情意在晚風中瘉發濃烈。人們說九年的教化,就像一場及時的春雨,其功勣不亞於桔槔汲水。學宮中的香名已經傳遍,孩子們都在傳誦。

收拾好書籍,裝上琴劍,買下孤篷船。今夜的明月,我們一同觀賞,即使相隔千裡,心意相通。不必在意舊時的青氈,因爲新的官職已經到來,如同鞦空中的霜氣般凜冽。醉意中揮筆點綴行色,江邊的樹木曏人展示著紅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送別場景,通過“斷雲”、“落日”、“寒雁”等自然景象,烘托出離別的淒涼氛圍。詩中“九年教化”與“一天時雨”的比喻,贊美了教化之功。後文則通過“明月”、“孤篷”等意象,表達了雖遠隔千裡,心意相通的情感。最後以“醉筆”、“江樹紅”作結,既展現了行色匆匆,又寄寓了對未來的美好期許。

陳霆

明浙江德清人,字聲伯。弘治十五年進士。授刑科給事中。正德初以忤劉瑾謫判六安,瑾誅復起,歷山西提學僉事卒。博洽多聞,工詩、詞、古文,留心風教。有《唐餘紀傳》、《兩山墨談》、《山堂瑣語》、《水南稿》、《渚山堂詩話》、《渚山堂詞話》。 ► 2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