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道中

懷憂種種山行日,輿病匆匆梅發時。 馬援功成猶速謗,馮唐身老欲何爲。 鐵山回首惟流淚,龍塞關心知復誰。 聖世應多頗牧侶,孤臣終系蓼莪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甯化道中(甯化:地名,道中:路途中) 輿(yú):古代的一種車輛 梅發:梅花開放 馬援:東漢末年名將 馮唐:指馮唐,唐代文學家 鉄山:地名 龍塞:地名 頗牧侶(頗:很多,牧侶:牧師) 孤臣:指孤獨的臣子 蓼莪(liǎo'é):植物名

繙譯

在甯化的道路上,憂慮種種山行的日子,車馬匆匆,梅花已經開放。 馬援的功業已經完成,卻仍然受到指責;馮唐年老,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麽。 廻首鉄山,衹能流下眼淚;關心龍塞,卻不知道是誰在關心。 在這個聖世,應該有很多賢良的牧師,但孤獨的臣子卻衹能系著蓼莪的思緒。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憂慮,通過對歷史人物馬援和馮唐的描寫,表達了對功成名就後仍然受到指責和年老無奈的感慨。鉄山和龍塞的描寫則增加了詩歌的沉重和憂傷氛圍。最後兩句則表達了對儅時社會現狀的思考,希望能有更多賢良的人才出現,但又感歎自己孤獨無助的境遇。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

翁萬達

明廣東揭陽人,字仁夫,號東涯。嘉靖五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出爲梧州知府,擢廣西副使,累遷右僉都御史,總督宣大山西保定軍務。修築邊牆八百餘里,明斥候,禁殺降,薦用良將,以御俺答。以丁父憂去。後俺答逼京師,朝廷起萬達爲兵部尚書。路遠不能即至,爲嚴嵩所讒,降爲侍郎。旋又被黜爲民。三十一年再起爲兵部尚書,未聞命卒。諡襄毅。 ► 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