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聖主:指賢明的君主。
- 仁明:仁慈而明智。
- 慎五刑:謹慎地使用五種刑罰。
- 伏伽:人名,此處指孫習之。
- 廷平:指司法官。
- 讀律:研究法律。
- 無黨無偏:公正無私,不偏不倚。
- 讞議:審判和議決。
- 抱疾:患病。
- 經時:經過一段時間。
- 淹北邸:滯留在北方。
- 承恩:受到恩寵。
- 去南京:前往南京。
- 平友政:公正處理政務。
- 於張:指古代著名的司法官員於定國和張釋之。
翻譯
賢明的君主仁慈而明智,謹慎地使用五種刑罰,孫習之被重新起用,擔任司法官。他研究法律,謀略豐富,審判和議決公正無私,精明準確。他患病已久,滯留在北方,如今受到恩寵,前往南京。願他繼續推廣公正的政務,不要讓於定國和張釋之獨享美名。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孫習之的才德和公正無私的司法精神。詩中,「聖主仁明慎五刑」一句,既表達了對君主的讚美,也暗示了孫習之任職的背景。「讀書讀律謀猷富,無黨無偏讞議精」則直接描繪了孫習之的學識和公正。後兩句祝願孫習之在南京繼續推行公正的政務,不要讓古代的司法官員獨享美名,表達了對孫習之的期望和信任。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孫習之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
註釋
- 大理寺丞:古代官職,負責審理案件。
- 孫習之:人名,詩中的主角。
- 疾愈:病癒康復。
- 回南京:指從北方(可能是指北京或朝廷所在地)返回南京任職。
- 聖主:指皇帝,這裏指明朝的君主。
- 仁明:仁愛明智。
- 慎五刑:謹慎使用刑法,重視公正。
- 伏伽:唐朝官員,這裏借指公正的司法官員。
- 廷平:宮廷法官,此處象徵公正的法律裁決。
- 謀猷:謀略和計劃。
- 無黨無偏:不結黨營私,公正無私。
- 讞議:判決意見,審理案件的結果。
- 淹北邸:長期滯留在北京的官邸。
- 承恩:接受皇帝的恩典。
- 更:改變,此處指希望改變政治作風。
- 友政:參與並促進政務的和諧。
- 獨擅名:獨自享有聲譽。
翻譯
在仁愛明智的君主統治下,朝廷謹慎使用法律,就像唐朝的伏伽那樣,致力於維護公正。孫習之先生不僅熟讀法律,而且有豐富的策略和公正的判斷。他因爲生病,長時間在京都北部的官邸停留,如今得到皇上的恩准,準備返回南京任職。我衷心祝願他在南京能積極參與政務,與同僚們和諧共事,而不是讓個人名聲過於突出。
賞析
這首詩讚揚了孫習之的公正才能和皇帝的仁德政策,同時也表達了對孫習之病癒後能更好地服務朝廷、促進政治和諧的期待。詩人以歷史人物伏伽爲喻,強調了法律公正的重要性,寄寓了對孫習之迴歸南京工作的良好祝願。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遠,體現了作者對官員德才兼備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