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前韻贈化城寺僧謙隱五首

朱門無意候公卿,自喜幽棲遠市城。 雙屐登山舒眼界,一盂溪澗滌心旌。 詩囊貯玉鳴吳楚,談麈生風撼泰衡。 況有空王遺錄在,定餘時玩小窗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朱門:古代王侯貴族的住宅大門漆成紅色以示尊異,故以「朱門」爲貴族邸第的代稱。
  • 候公卿:等待高官顯貴。
  • 幽棲:隱居。
  • 雙屐:雙鞋,指代行走。
  • 舒眼界:開闊視野。
  • 一盂:一碗。
  • 滌心旌:洗滌心靈,使心神安定。
  • 詩囊:裝詩稿的袋子。
  • 貯玉:比喻詩文珍貴如玉。
  • 談麈:談論時揮動的麈尾,比喻談論風生。
  • 撼泰衡:震動泰山和衡山,形容影響之大。
  • 空王:佛教對釋迦牟尼的尊稱。
  • 遺錄:留下的著作或記錄。
  • 定餘時玩小窗明:一定會在閒暇時欣賞小窗透進的光亮,指享受寧靜的生活。

翻譯

我無意於朱門之中等待權貴,自喜於隱居之地遠離喧囂的都市。穿上雙鞋登山,視野得以舒展,用一碗溪水洗滌心靈,使心神安定。詩囊中珍藏着如玉般的詩篇,聲名遠播吳楚之地,談論時揮動麈尾,風生水起,影響之大足以震動泰山和衡山。何況還有佛陀留下的著作,我定會在閒暇時,享受小窗透進的光亮,沉浸在寧靜的生活中。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夏原吉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享受。詩中,「朱門無意候公卿」一句,即表明了詩人對權勢的淡漠,而「自喜幽棲遠市城」則進一步強調了他對遠離塵囂的隱居生活的喜愛。通過「雙屐登山」和「一盂溪澗」的描寫,詩人展現了自己在大自然中尋找心靈慰藉的生活方式。後兩句則通過比喻和誇張,形容了詩人詩文的珍貴和談論的影響力,最後以對佛教經典的研讀和對寧靜生活的嚮往作結,體現了詩人內心的平和與追求。

夏原吉

明江西德興人,遷湖廣長沙府湘陰,字惟哲。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太學,擢戶部主事。永樂初進尚書,主持浙西、蘇、鬆治水事。布衣徒步,日夜經劃。七年,兼攝行在禮部、兵部、都察院事。十九年,以諫帝北征沙漠,繫獄。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獲釋。累進太子少保、兼少傅,尚書如故。宣宗即位後,以舊輔益親重。漢王高煦反,原吉與楊榮勸帝親征平叛。宣德五年,卒官。歷事五朝,外掌度支,內預機務,爲政能持大體。卒諡忠靖。有《夏忠靖公集》。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