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至日:冬至這一天。
- 拜闕:指朝見皇帝。
- 吳子國:指吳地,即江南地區。
- 老萊衣:指老萊子所穿的衣裳,老萊子是春秋時期楚國著名的孝子,常穿五彩衣,爲嬰兒戲以娛親。這裏借指家鄉的親人。
- 塵蹤:指漂泊不定的行蹤。
- 梗:比喻阻塞或困難。
- 心緒如麻:形容心情紛亂,無法平靜。
- 珍重:珍惜,重視。
- 同行:一起行走,這裏指一起共事或同行的朋友。
- 一尊:一杯酒。
- 斜暉:斜陽,夕陽的餘暉。
翻譯
去年冬至時,我身在他鄉爲客,今年冬至又至,我仍舊未能歸家。朝見皇帝時,我與吳地的同僚們一同列班,而夜晚夢迴,卻總是思念着家鄉親人的衣裳。我的行蹤如同被阻塞的梗,不知何時才能安定,心情紛亂,整日無法平靜。我珍惜與我同行的袁君和趙君,願與他們共飲一杯,享受夕陽的餘暉。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冬至這一天的思鄉之情和對同行的珍重。詩中,「拜闕班聯吳子國」與「還家夢繞老萊衣」形成鮮明對比,一邊是朝堂的榮耀,一邊是家鄉的溫馨,凸顯了作者內心的矛盾與渴望。後兩句「塵蹤似梗何時定,心緒如麻竟日違」則深刻描繪了作者漂泊不定的生活狀態和紛亂的心境。最後,作者通過與同行共飲的場景,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安定生活的嚮往。
夏原吉
明江西德興人,遷湖廣長沙府湘陰,字惟哲。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太學,擢戶部主事。永樂初進尚書,主持浙西、蘇、鬆治水事。布衣徒步,日夜經劃。七年,兼攝行在禮部、兵部、都察院事。十九年,以諫帝北征沙漠,繫獄。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獲釋。累進太子少保、兼少傅,尚書如故。宣宗即位後,以舊輔益親重。漢王高煦反,原吉與楊榮勸帝親征平叛。宣德五年,卒官。歷事五朝,外掌度支,內預機務,爲政能持大體。卒諡忠靖。有《夏忠靖公集》。
► 262篇诗文
夏原吉的其他作品
- 《 題趙侍郎所藏畫三首 其三 竹 》 —— [ 明 ] 夏原吉
- 《 送李郎中新歸南陽省墓 》 —— [ 明 ] 夏原吉
- 《 謁三閭祠 》 —— [ 明 ] 夏原吉
- 《 寄友 》 —— [ 明 ] 夏原吉
- 《 贈琴士李忠禮 》 —— [ 明 ] 夏原吉
- 《 次金澤頤浩寺僧中宅衡韻二首 》 —— [ 明 ] 夏原吉
- 《 次前韻贈化城寺僧謙隱五首 》 —— [ 明 ] 夏原吉
- 《 宣德己酉夏四月二十四日早朝應制二首 》 —— [ 明 ] 夏原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