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賜觀擊毬射柳詩

奏罷南薰駕六龍,從容閱武禁城東。 旌旗隱映花間日,鼓吹喧轟柳外風。 百步葉穿弓滿月,兩朋毬擊馬飛空。 從臣忻睹呈歌頌,吉日車攻詎比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午日:端午節。
  • 賜觀:皇帝賜予觀看。
  • 擊毬:古代一種球類運動,類似於現代的馬球。
  • 射柳:古代一種射箭遊戲,目標爲柳枝。
  • 南薰:古代樂曲名,此處指奏樂。
  • 駕六龍:指皇帝乘坐的六匹馬拉的車。
  • 閱武:檢閱武事,即觀看軍事演練。
  • 禁城:皇城。
  • 旌旗:旗幟。
  • 鼓吹:古代軍樂,此處指軍樂聲。
  • 喧轟:聲音大而雜亂。
  • 葉穿:箭穿葉,形容箭術高超。
  • 弓滿月:形容弓拉得非常滿,像滿月一樣。
  • 兩朋:兩隊。
  • 毬擊:用球棒擊球。
  • 馬飛空:形容馬跑得非常快,如同飛在空中。
  • 從臣:隨從的臣子。
  • 忻睹:高興地看到。
  • 呈歌頌:獻上歌頌的詩文。
  • 車攻:古代兵書《孫子兵法》中的篇章名,此處指軍事演練。
  • 詎比隆:豈能比得上。

翻譯

端午節那天,皇帝在演奏完南薰樂曲後,乘坐六匹馬拉的車,從容不迫地來到皇城東邊觀看軍事演練。旗幟在花叢中隱約可見,陽光下顯得格外耀眼;軍樂聲在柳林外響起,聲音嘈雜而響亮。箭矢穿透百步之外的柳葉,弓弦拉得如同滿月;兩隊人馬在球場上激烈對抗,馬兒奔跑如飛。隨從的臣子們高興地觀看了這場盛況,並獻上了歌頌的詩文,這樣的盛況豈是古代兵書《車攻》所能比擬的。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皇帝在端午節觀看擊毬射柳的盛況,通過生動的意象和鮮明的對比,展現了皇家閱武的壯觀場面。詩中「旌旗隱映花間日」與「鼓吹喧轟柳外風」形成視覺與聽覺的雙重衝擊,生動傳達了現場的熱烈氣氛。後兩句通過對箭術和馬術的精湛描繪,展現了參與者的技藝高超。結尾處,詩人通過對古代兵書的提及,巧妙地表達了對此次盛會的讚美,認爲其盛況遠超古代。

夏原吉

明江西德興人,遷湖廣長沙府湘陰,字惟哲。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太學,擢戶部主事。永樂初進尚書,主持浙西、蘇、鬆治水事。布衣徒步,日夜經劃。七年,兼攝行在禮部、兵部、都察院事。十九年,以諫帝北征沙漠,繫獄。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獲釋。累進太子少保、兼少傅,尚書如故。宣宗即位後,以舊輔益親重。漢王高煦反,原吉與楊榮勸帝親征平叛。宣德五年,卒官。歷事五朝,外掌度支,內預機務,爲政能持大體。卒諡忠靖。有《夏忠靖公集》。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