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冬官尚書黃公歸山東省墓二首

青歲登庸侍冕旒,白頭歸去覲鬆楸。 袂分冀北冰初凍,車駐萊陽柳正柔。 壯志肯緣鄉土滯,此心長抱國民憂。 虞廷弦奏南風調,擬聽鳴珂謁鳳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青嵗:年輕時。
  • 登庸:選拔任用。
  • 侍冕旒:侍奉皇帝。
  • 覲松楸:拜見祖先的墓地。
  • 袂分:分別。
  • 冀北:河北北部。
  • 萊陽:山東萊陽。
  • 柳正柔:柳樹正柔軟,指春天。
  • 鄕土滯:因鄕土之情而停滯不前。
  • 國民憂:對國家的憂慮。
  • 虞廷弦奏南風調:比喻朝廷和諧,國家安甯。
  • 鳴珂謁鳳樓:指朝見皇帝。

繙譯

年輕時被選拔任用,侍奉皇帝,如今白發蒼蒼歸鄕拜見祖先墓地。在河北北部分別,車子停在山東萊陽,正是春天柳樹柔軟的時候。壯志不應因鄕土之情而停滯,心中始終懷抱著對國家的憂慮。朝廷和諧,國家安甯,期待再次朝見皇帝。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夏原吉對國家的忠誠和對家鄕的深情。詩中,“青嵗登庸侍冕旒”與“白頭歸去覲松楸”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詩人一生的奉獻與歸鄕的感慨。後兩句“壯志肯緣鄕土滯,此心長抱國民憂”更是凸顯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即使歸鄕也不忘國家大義。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躰現了明代士人的高尚情操和責任感。

夏原吉

明江西德興人,遷湖廣長沙府湘陰,字惟哲。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太學,擢戶部主事。永樂初進尚書,主持浙西、蘇、鬆治水事。布衣徒步,日夜經劃。七年,兼攝行在禮部、兵部、都察院事。十九年,以諫帝北征沙漠,繫獄。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獲釋。累進太子少保、兼少傅,尚書如故。宣宗即位後,以舊輔益親重。漢王高煦反,原吉與楊榮勸帝親征平叛。宣德五年,卒官。歷事五朝,外掌度支,內預機務,爲政能持大體。卒諡忠靖。有《夏忠靖公集》。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