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山五詠看鬆閣

· 袁華
層巒壁亭北,靈淵匯亭西。 野芳新綠合,巖扉空翠迷。 林深不見日,地迥惟聞雞。 草木氣膠葛,六月流冰澌。 達人逍遙遊,散策凌丹梯。 澄懷適野性,觀物和天倪。 易同醉侯講,詩爲應真題。 急流能勇退,名與三高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層巒:連綿不斷的山峯。
  • 靈淵:深邃的水潭。
  • 野芳:野花。
  • 巖扉:山岩的門戶,指山洞口。
  • 空翠:指山間的翠綠色,常用來形容山色清新。
  • 地迥:地勢高遠。
  • 膠葛:交錯紛亂的樣子。
  • 冰澌:冰塊。
  • 達人:通達事理的人。
  • 散策:拄杖散步。
  • 丹梯:紅色的階梯,這裏指山路。
  • 澄懷:使心境清澈。
  • 天倪:自然的端倪,指自然界的奧祕。
  • 應真:指佛教中的羅漢,這裏可能指高僧。
  • 急流勇退:比喻在順利或得意時及時隱退,避免後患。
  • 三高:指高官、高壽、高名。

翻譯

在層巒疊嶂的亭北,靈淵匯聚於亭西。 野花新綠交相輝映,巖洞口被空翠所迷。 林深之處不見陽光,地勢高遠只聞雞鳴。 草木氣息交錯紛亂,六月間冰塊流動。 通達事理的人逍遙遊走,拄杖登上紅色的山路。 使心境清澈以適應野性,觀察萬物與天地的奧祕和諧。 與醉侯討論《易經》,爲高僧題詩。 在順利時能勇敢退隱,名聲與高官、高壽、高名齊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匡山五詠之一的看鬆閣周圍的景色,通過層巒、靈淵、野芳等自然元素,展現了山水的壯美與清新。詩中「林深不見日,地迥惟聞雞」等句,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深邃幽靜的山林景象。後文通過「達人」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逍遙自在生活的嚮往,以及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洞察。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凝練,體現了明代詩人袁華對自然與人生的獨特感悟。

袁華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子英。工詩,長於樂府。洪武初爲蘇州府學訓導。有《可傳集》、《耕學齋詩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