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夕陰霾無月諸子酣飲夜分而唐祝兩生不至命小奚奏樂侑觴拈韻得中字即席賦

曳履南樓興未終,胡牀相對一尊同。 霜飛玉宇秋將半,露溼瑤臺夜正中。 繞樹參差飛倦鵲,銜蘆嘹嚦墜徵鴻。 更闌競奏霓裳曲,誰喚嫦娥出海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陰霾(yīn mái):指天氣陰沉,能見度低。
  • 酣飲(hān yǐn):暢飲,痛飲。
  • 夜分(yè fēn):夜半。
  • 小奚(xiǎo xī):小僕人。
  • 侑觴(yòu shāng):勸酒,助興。
  • 拈韻(niān yùn):即興作詩,按照特定的韻腳創作。
  • 胡牀(hú chuáng):古代的一種坐具。
  • 玉宇(yù yǔ):指天空。
  • 瑤臺(yáo tái):神話中的仙境。
  • 參差(cēn cī):不齊的樣子。
  • 嘹嚦(liáo lì):形容聲音響亮而清脆。
  • 徵鴻(zhēng hóng):遠行的大雁。
  • 更闌(gēng lán):夜深。
  • 霓裳曲(ní cháng qǔ):古代的一種樂曲,傳說中仙女所奏。
  • 嫦娥(cháng é):中國神話中的月宮仙子。

翻譯

在這個陰沉無月的夜晚,我們盡情暢飲直到夜半,但唐祝兩位朋友卻未到。我讓小僕人奏樂助興,當場按照「中」字韻腳即興賦詩。我們坐在南樓的胡牀上,共享一尊酒。秋天的霜降使得天空顯得更加清冷,露水溼潤了瑤臺,夜色正濃。樹間倦飛的鵲鳥參差不齊地飛翔,遠行的大雁發出響亮而清脆的叫聲,從空中墜落。夜深了,我們競相演奏霓裳曲,彷彿在呼喚嫦娥從東海之東的月宮中走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秋夜的聚會場景,通過陰霾無月的天氣、夜半的酣飲、小奚的奏樂等細節,營造出一種幽靜而神祕的氛圍。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玉宇」、「瑤臺」、「倦鵲」、「徵鴻」等,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情感表達。結尾的「霓裳曲」和「嫦娥」更是增添了一抹神話色彩,使得整首詩充滿了詩意和遐想。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