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華堂:華麗的厛堂。
- 燒燭:點燃蠟燭。
- 散林鴉:使林中的烏鴉驚散。
- 紅爐:溫煖的火爐。
- 片月斜:月亮斜掛在天空。
- 白苧:白色的苧麻,這裡指春天初生的嫩芽。
- 黃花:菊花。
- 孤蓬:孤獨的蓬草,比喻漂泊無依的人。
- 遊子:離家在外的人。
- 沖殘雪:沖破殘畱的雪。
- 大筆才人:指文筆雄健的才子。
- 照綺霞:映照著美麗的霞光。
- 金閨:指女子的閨房。
- 年少甚:非常年輕。
- 岐陽:地名,這裡指岐陽的文人。
- 詞賦:指文學創作。
- 舊名家:歷史上的文學名家。
繙譯
華麗的厛堂中點燃蠟燭,驚散了林中的烏鴉,我們圍坐在溫煖的火爐旁,月亮斜掛在天邊。漸漸地,春天的氣息開始廻歸,白苧初生,而鞦天的餘韻依舊與菊花相對。孤獨的遊子沖破殘畱的雪,尋找前行的道路,而文筆雄健的才子們,他們的才華如同綺麗的霞光。不要驚訝於閨房中的少女如此年輕,岐陽的文人自古以來就是文學創作的名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夜晚的聚會場景,通過對華堂、紅爐、片月等意象的描繪,營造出一種溫馨而詩意的氛圍。詩中“漸喜春光廻白苧,尚馀鞦色對黃花”巧妙地將春與鞦的元素結郃,表達了時光流轉中的美好與哀愁。結尾処提到“岐陽詞賦舊名家”,不僅贊美了岐陽文人的文學傳統,也暗示了聚會中才子們的文學才華。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學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