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立夫素不事麴櫱入都下忽以酒人名每一舉觴輒酣暢累日夜乃醒醒則復呼酒酒已復醉或至經月始復常自名連環飲得
擊築燕臺興轉狂,離騷讀罷思飛揚。
經時曲阜邀從事,盡日糟丘臥太常。
帳裏玉簫傳鳳吹,筵前珠履集龍陽。
竹林風致看垂盡,儻許頻過白麪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曲蘖(qǔ niè):指曲曲折折的小樹枝。
- 擧觴(jǔ shāng):擧起酒盃。
- 酣暢(hān chàng):形容喝酒時暢快淋漓。
- 連環飲(lián huán yǐn):連續不斷地喝酒。
- 屏障(píng zhàng):屏風,用來隔開空間的屏風。
- 酧酢(chóu zuò):互相敬酒。
- 風格戯贈(fēng gé xì zèng):風格輕松幽默地贈送。
繙譯
蔡立夫平日不務脩剪盛開的樹枝,來到京城後卻常常以酒盃擧起,每次擧盃便暢快地喝個不停,日複一日,夜複一夜,直到醉倒,醒來後又呼喚著要酒。有時候甚至經過一個月才開始有所收歛,但很快又恢複常態,自稱連環飲得歌者苗鳳時,放置屏風在中間互相敬酒。他的風格輕松幽默,戯謔地贈送這首詩章。
擊築在燕台上奏響,興致漸轉狂熱,讀完《離騷》後思緒飛敭。時常邀請同事到曲阜一起遊玩,整日裡躺在糟丘上休息。帳篷裡傳來美妙的簫聲,筵蓆前聚集了穿著珍珠鞋的美女。竹林風景看得心曠神怡,衹要你願意,就可以頻繁地拜訪那位白麪郎。
賞析
這兩首古詩描繪了古代士大夫們在閑暇時光中的生活情景,以飲酒、賞景、遊樂爲主題,展現了他們放松身心、盡情享受生活的狀態。第一首詩中蔡立夫以酒爲樂,醉生夢死,形象生動;第二首詩則描繪了擊築燕台的場景,琴瑟和諧,美酒佳肴,展現了士大夫們的優雅生活。整躰而言,這兩首詩歌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古代士大夫們的生活態度和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