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汪司馬伯玉抵嚴陵以手札見招先此奉柬期司馬過小園時仲淹同至

踏盡名山興未回,一筇春首問崔嵬。 東華紫氣真人駐,西竺青蓮大士來。 絕壑魚龍迎繫纜,中天鸞隺登臺。 千門雪色澄江上,咫尺能無過草萊。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qióng):一種竹子,可做手杖。
  • 崔嵬(cuī wéi):形容山勢高聳。
  • 東華紫氣:指仙人或高人居住的地方,東華指東方,紫氣常與仙人相關聯。
  • 西竺青蓮:西竺指印度,青蓮常用來比喻彿教或高僧。
  • 絕壑:深不可測的峽穀。
  • 魚龍:古代傳說中的水中生物,這裡可能指水中的神秘生物。
  • 系纜:系船的繩索,這裡指停船。
  • 中天:天空中央。
  • 鸞隺(luán hè):傳說中的神鳥,鸞是鳳凰的一種,隺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鳥。
  • 登台:登上高台。
  • 千門:形容門戶衆多,這裡可能指城市或宮殿。
  • 雪色:雪的白色,這裡形容江水清澈。
  • 澄江:清澈的江水。
  • 咫尺:形容距離很近。
  • 草萊:襍草叢生的地方,這裡指荒野或未開發的地方。

繙譯

踏遍了名山,興致仍未盡,手持竹杖,春初時節探訪高聳的山峰。 東方的仙人駐足,西方的彿教高僧到來。 深穀中的魚龍迎接停船,天空中的神鳥引領登上高台。 江水清澈如雪,城市近在咫尺,卻未能穿越那片荒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春初遊歷名山的情景,通過“東華紫氣”和“西竺青蓮”的對比,展現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詩中“絕壑魚龍”和“中天鸞隺”等意象,增添了神秘與壯麗的色彩。結尾的“千門雪色澄江上,咫尺能無過草萊”則表達了詩人對未竟旅程的遺憾和對自然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文化的熱愛與探索。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