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抵:到達。
- 新安:地名,今安徽省黃山市一帶。
- 汪司馬伯玉: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東山:指隱居之地,也泛指山林。
- 掛夢魂:形容思念深切,如夢魂牽繞。
- 西竺:指印度,佛教發源地。
- 乾坤:天地。
- 孤悰:孤獨的情懷。
- 函三室:指佛教中的修行場所。
- 大法:指佛教的教義。
- 不二門:佛教術語,指直接通往真理的門徑。
- 香積飯僧:指供養僧人的飯菜。
- 忘歲月: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 菩提:佛教術語,指覺悟的智慧。
- 參佛:參禪修行。
- 悟晨昏:在早晚的修行中領悟佛法。
- 慧業:指佛教中的智慧修行。
- 差縈念:稍微有些牽掛。
- 尺寸毫端:比喻極細微之處。
- 萬古論:永恆的討論或思考。
翻譯
到達新安,拜訪汪司馬伯玉,共八首詩。 十年來,我的夢魂一直掛念着東山的隱居生活, 歸來後,我向西方的印度詢問天地的奧祕。 我孤獨的情懷寄託在佛教的修行場所, 遠距離地探索佛教的深奧教義。 供養僧人的飯菜讓我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在早晚的修行中,我領悟了覺悟的智慧。 我仍然有些牽掛於佛教的智慧修行, 即使在極細微之處,我也在思考永恆的真理。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佛教的深厚情感和對修行生活的嚮往。詩中,「東山」與「西竺」形成對比,展現了作者從隱居到尋求佛法的心路歷程。通過「孤悰自寄」、「大法遙探」等表達,體現了作者對佛教教義的深刻理解和追求。末句「尺寸毫端萬古論」則顯示了作者對於細微之處的深刻洞察和對永恆真理的追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作者的佛教情懷和哲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