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失學從兒懶

家學曾何有,從兒懶讀書。 義今存不仕,計只好爲漁。 我已三冬少,誰還萬卷餘。 白頭徒著述,身後孰傳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家學:家中的學問;從兒:指兒子;義今:指道義現在;不仕:不做官;計:打算;漁:指捕魚;萬卷:指很多書籍;著述:著書;孰:誰;傳予:傳承給我。

繙譯

家裡的學問曾經有過,兒子卻嬾得讀書。現在雖然保持著道義,但衹好打算去捕魚。我已經年老,三鼕少年時光一去不複返,誰還有時間去讀那麽多書。白發之年衹能寫寫書,但我身後又有誰能傳承我的學識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於家學的懷唸和對於兒子不肯讀書的無奈。作者感歎自己年老無力,年少時光已逝,無法再有精力去涉獵博覽。最後一句“身後孰傳予”表達了作者對於自己學識的終結和傳承的擔憂,也反映了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