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春望

清明爭插白楊毛,柏葉雙簪出鬢高。 齊上野墳還較射,婦人偏解中秋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榆林:地名,指榆林市。
  • 白楊:一種樹木,葉子呈現白色。
  • 柏葉:柏樹的葉子。
  • (zān):古代用來束發的飾物。
  • (bìn):指太陽穴兩側的頭發。
  • 齊上野墳:指整齊地到野外的墳墓上去。
  • 較射:比擬射箭,比喻技藝高超。
  • 中鞦毫:指中鞦時節的細毫,比喻極其細小的東西。

繙譯

在榆林的春天,清明時節,人們爭相插上白色的白楊樹毛,柏樹葉子像雙簪一樣從高高的鬢角上伸出來。他們整齊地到野外的墳墓上去,比擬射箭,婦人們甚至能夠解開中鞦時節的細毫。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榆林春天的景象,清明時節人們在墓地插白楊毛,柏葉如簪,形象生動。詩中運用了古代的插花習俗和比喻手法,展現了一幅優美的春日圖景,表現了人們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