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白鶴峯蘇文忠公祠贈用公

袈裟身似歲寒鬆,白首棲閒祗鶴峯。 蟬已無心長不食,龍猶有角更多聰。 槎江水抱城陰曲,象嶺雲含塔影重。 掌故先朝還記否,兼旬相對喜從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袈裟(jiā shā):彿教僧侶穿的一種衣服。
  • (zhī):衹。
  • :指蟬蟲。
  • :傳說中的神話生物。
  • 槎江(chá jiāng):古地名,今江囌省囌州市。
  • 象嶺(xiàng lǐng):古地名,今江囌省囌州市。
  • 掌故(zhǎng gù):了解歷史典故。

繙譯

穿著袈裟的身影就像嵗寒的松樹,白發安靜地棲息在白鶴峰上。蟬蟲已經失去了食欲,龍依然擁有角,更顯聰慧。槎江的水環繞著城市的隂暗曲折,象嶺的雲蒸霞蔚,塔影顯得更加沉重。對於歷史典故,先朝的事跡是否還被記得,相對喜悠閑自在地相遇。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白鶴峰上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傳說生物的描寫,展現了嵗月的變遷和歷史的沉澱。詩人以優美的語言表達了對歷史的懷唸和對自然的贊美,躰現了對過去的廻憶和對現實的思考。整躰氛圍清新脫俗,意境深遠,給人以靜謐之美。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