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曲

九疑點點是離愁,淚作瀟湘萬古流。 梧野至今迷玉輦,重華何處得珠丘。 遺宮彷佛當南嶽,舊事蒼茫問白頭。 騷客自來傷帝子,況逢蕭瑟洞庭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九疑(jiǔ yí):傳說中的九座山峰,代表離愁的象征
  • 瀟湘(xiāo xiāng):指湘水,古代詩文中常用來比喻離愁
  • 梧野(wú yě):古地名,今湖南省境內
  • 玉輦(yù niǎn):古代帝王乘坐的華麗馬車
  • 重華(chóng huá):指珍貴的華美之物
  • 珠丘(zhū qiū):傳說中的仙境
  • 遺宮(yí gōng):廢棄的宮殿
  • 南嶽(nán yuè):指華山,古代五嶽之一
  • 騷客(sāo kè):指有才華的文人
  • 帝子(dì zǐ):指帝王的子女
  • 蕭瑟(xiāo sè):淒涼的風聲
  • 洞庭(dòng tíng):指洞庭湖,位於湖南省

繙譯

九座山峰點點猶如離愁的淚水,像瀟湘河水一樣流淌了千古。梧野至今依然迷失在玉輦之間,那珍貴的華美之物又在何処找到了仙境。廢棄的宮殿倣彿就在南嶽山腳下,往事如菸迷茫地問著白發蒼蒼的老人。有文採的文人自古以來就爲帝王子女傷感,更何況在淒涼的洞庭湖鞦天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離愁之情,通過描寫九疑山、瀟湘河、梧野、玉輦、珠丘等景物,表達了詩人對離愁的深切感受。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現了離愁的深邃和悲涼。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離愁之情,展現了古代文人對離別之情的思考和感慨。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