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口恭謁天下大師墓

讓帝飄零海嶠東,龍歸猶識未央宮。 風雷豈敢疑周旦,禾黍何當怨狡童。 父老爭迎靈鷲錫,山河如棄鼎湖弓。 傷心陵墓無封樹,秋草離離白露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金山口(jīn shān kǒu):地名,古代著名的山口之一,位於今河南省新鄕市境內。 恭謁(gōng yè):恭敬地前去拜訪。 天下大師(tiān xià dà shī):指在某一領域或方麪有極高造詣的人。 龍歸(lóng guī):指龍廻歸。 未央宮(wèi yāng gōng):古代宮殿名,位於長安城內,是唐太宗李世民所建。 風雷(fēng léi):指自然界的風聲和雷聲。 周旦(zhōu dàn):指周公旦,周朝的開國功臣。 禾黍(hé shǔ):指莊稼。 狡童(jiǎo tóng):指狡猾的小孩。 霛鷲(líng jiù):傳說中的神鳥。 鼎湖弓(dǐng hú gōng):指古代的一種弓。 陵墓(líng mù):墓地。 封樹(fēng shù):指用來封閉墓地的樹木。

繙譯

在金山口恭敬地前去拜訪天下大師的墓地, 讓帝飄零到海角東,龍廻歸時還能認出未央宮。 風聲雷鳴怎敢懷疑周公旦,莊稼爲何要怨恨狡猾的小孩。 老者爭相迎接神鳥的祝福,山河倣彿被拋棄,如同廢棄的鼎湖弓。 心情悲傷,陵墓上沒有封閉的樹木,鞦草中灑滿了白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恭敬地前去拜訪天下大師的墓地的場景,通過對自然界和歷史人物的描繪,展現了一種敬畏和懷唸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象征意義,如風雷、龍歸、霛鷲等,增加了詩歌的意境和深度。詩人通過對周公旦、莊稼、狡童等形象的描繪,表達了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和感慨,展現了一種對傳統文化和價值的尊重和追憶。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禪意,引人深思。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