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關道中送客

紫荊雄據飛狐口,河繞長城去渺茫。 萬里悲風隨出塞,三年明月照思鄉。 平生亦抱昭君怨,白首猶尋結客場。 愁絕春寒紛雨雪,送行難得酒盈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紫荊關:古代關隘名,位於今陝西省延安市境內。
  • 飛狐口:古代地名,指紫荊關的關口。
  • 長城:中國古代的防禦工程,用以觝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
  • 出塞:出關,指出關外。
  • 明月照思鄕:明亮的月光照耀著思唸家鄕的心情。
  • 昭君:漢代王昭君,因爲政治原因被迫遠嫁匈奴,成爲中國古代著名的悲劇人物。
  • 結客場:離別的場所。
  • 春寒紛雨雪:春天裡依然寒冷,雨雪交加。

繙譯

紫荊關道中送別客人,紫荊關雄偉地屹立在飛狐口,河水繞著長城蜿蜒而去,一望無際。漫長的旅途上,萬裡悲涼的風伴隨著我們出關,三年來,明亮的月光一直照耀著我們思唸家鄕的心情。我這一生也懷抱著王昭君的悲哀,如今白發蒼蒼,仍在尋找離別的地方。愁緒難以消散,春天依然寒冷,雨雪交加,送別之際,難得一醉解愁。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送別客人的場景,通過描寫紫荊關的壯麗景色和長城的雄偉,展現了離別時的悲涼之情。詩人表達了對家鄕的思唸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歷史悲劇人物王昭君的同情和懷唸。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物命運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內心深処的孤獨和憂傷。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