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嘉魚詩

小雅知名早,詩人幾溯洄。 頻從絲網得,不上竹竿來。 一下文犀箸,忘持白玉杯。 相酬無好詠,深愧大夫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小雅:《詩經》的一部分,這裡指詩中的雅致。
  • 溯洄:逆流而上,這裡指追溯詩人的名聲。
  • 絲網:細絲織成的網,這裡比喻詩人的作品被廣泛傳頌。
  • 竹竿:釣魚用的工具,這裡指詩人的作品未被官方收錄。
  • 文犀箸:用犀牛角制成的筷子,這裡指精美的餐具。
  • 白玉盃:白玉制成的酒盃,這裡指高貴的飲具。
  • 相酧:相互贈答,這裡指詩人與他人的文學交流。
  • 大夫:古代官職,這裡指有才華的人。

繙譯

這首詩早已因其雅致而聞名,詩人的名聲也早已被追溯。 他的作品頻繁地通過細絲織成的網被人們所知,卻未曾被官方的竹竿所釣起。 一旦用上精美的犀牛角筷子,便忘記了手中高貴的白玉酒盃。 在與人相互贈答詩歌時,沒有好的詩作,深感愧對那些有才華的人。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詩人的名聲與作品的流傳情況,表達了一種懷才不遇的感慨。詩中“絲網”與“竹竿”的比喻,巧妙地描繪了詩人作品在民間與官方之間的不同境遇。末句的“相酧無好詠,深愧大夫才”,則直抒胸臆,展現了詩人對於自己才華未能得到充分認可的遺憾與自責。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文學創作與名聲傳播的深刻思考。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

屈大均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