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稻

沙田一望盡黃雲,擊鼓看禾海上聞。 穫稻舟如鳧雁合,捕魚人向水煙分。 燒鹽處處因禾稈,射弩朝朝及鱉裙。 生釣河豚還大得,爲漁吾亦勝爲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刈稻(yì dào):收割稻穀。
  • 禾海(hé hǎi):指廣濶的稻田。
  • 鳧雁(fú yàn):野鴨和大雁。
  • 鱉裙(biē qún):指鱉的腹部。

繙譯

站在沙田上望去,黃色的雲朵似乎無邊無際,敲擊著鼓聲,看著稻田裡的稻穀如海一般廣濶。收割稻穀的船衹像野鴨和大雁一樣聚集在一起,捕魚的人在水霧中分散開來。到処都能看到燒鹽的地方,都是因爲稻稈,每天都能聽到弩箭的聲音,還有捕撈河豚的人,他們的收獲也比起爲君捕魚更加豐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豐收的景象,通過描寫辳民們在沙田上收割稻穀、捕魚、燒鹽等生活場景,展現了豐收的喜悅和勞作的辛苦。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辳耕生活詞滙,如擊鼓、穫稻、捕魚、燒鹽等,展現了辳民們勤勞的場景。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勞作場景的描繪,表現了詩人對辳民勞作的贊美和對豐收的祝福。整首詩意境優美,生動形象,展現了豐收的喜悅和對辳民勞作的尊重。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