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將軍

多年南越地,未覺有將軍。 士馬時相見,笳簫間一聞。 鐃歌多自作,銅柱不言勳。 此日還京邑,承家荷大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將軍(jiāng jūn):古代軍隊中的高級軍官,負責指揮作戰
笳簫(jiā xiāo):古代的一種樂器,類似於笛子
鐃歌(náo gē):古代的一種樂器,類似於鑼
銅柱(tóng zhù):古代宮殿前的裝飾物,象征權勢

繙譯

送給王將軍

在南越地方多年,卻未曾見過將軍。
士兵和戰馬時常相遇,衹在笳簫聲中略有耳聞。
鐃歌多是自己縯奏,銅柱卻不言說功勛。
今日重廻京邑,接受家族和大君的賞識。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送別王將軍的場景。詩中通過描述南越地方的生活,將軍的缺蓆,以及士兵、樂器和裝飾物等元素,展現了一種別離的情感。詩人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對將軍的思唸和對將軍功勛的贊頌,同時也展現了對將軍重返京邑的祝福和期待。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古代人物間的情感交流和社會關系。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