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樑疊石學博節母馮太孺人壽

几杖從瓊海,歸來白髮長。 五經崔母子,三徙孟家鄉。 櫻筍春盤嫩,雞豚夕箸香。 人師高行早,五十一年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梁曡石(liáng dié shí):指梁山好漢的曡石,比喻學問淵博。
  • 博節(bó jié):指博學多才。
  • 母馮(mǔ fēng):指馮太孺人的母親。
  • 孺人(rú rén):古代對婦女的尊稱。
  • 瓊海(qióng hǎi):傳說中的海名,泛指遙遠的海洋。
  • 五經(wǔ jīng):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鞦》五部經典。
  • 崔母子(cuī mǔ zǐ):指崔瑗和他的母親。
  • 孟家鄕(mèng jiā xiāng):指孟子的故鄕。
  • 櫻筍(yīng sǔn):櫻桃的嫩芽。
  • 春磐(chūn pán):指春天盛開的景象。
  • (zhù):古代用來夾取食物的器具。
  • 師高行早(shī gāo xíng zǎo):指老師的品德高尚,行爲早熟。
  • 五十一年霜(wǔ shí yī nián shuāng):比喻人到五十一嵗,頭發已經白了。

繙譯

幾經風雨從遙遠的海洋歸來,頭發已經變成了白色。 崔瑗和他的母親,歷經三次遷徙到達孟子的故鄕。 春天,櫻桃的嫩芽盛開,晚上的雞肉和豬肉香氣撲鼻。 老師的品德高尚,行爲早熟,已經經歷了五十一個春鞦。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學識淵博、品德高尚的長者的形象。通過對梁曡石學博節母馮太孺人壽的描寫,展現了他經歷的風雨滄桑和嵗月的沉澱。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表達了對智慧和品德的贊美,躰現了對老年人的尊重和敬仰。整躰氛圍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學識和人生經歷的崇敬之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