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逢鄭翰林因聯舟同上端州賦贈

紫洞江干邂逅時,蘭橈相逐去遲遲。 空天忽接高鴻影,光露初含蔓草姿。 烏鳥終懷南海日,鸞皇頻別未央枝。 從來太史多風雅,肯向鄉邦採楚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紫洞江:古地名,指今天的湖南省嶽陽市境內的洞庭湖。
  • 鄭翰林:指古代官職,鄭姓的翰林學士。
  • 蘭橈:指船槳,這裡比喻船。
  • 高鴻:高飛的大雁。
  • 光露:指晨露。
  • 蔓草:指嫩草。
  • 烏鳥:黑色的鳥類。
  • 南海日:指南海的陽光。
  • 鸞皇:傳說中的鳳凰。
  • 未央枝:指長久不凋謝的樹枝。
  • 太史:指古代官職,主要負責編纂歷史。
  • 鄕邦:指自己的國家。
  • 楚辤:楚國的詩歌。

繙譯

在紫洞江邊相遇時,我們一起乘船往耑州。船槳如蘭相隨,航行緩慢。突然,高飛的大雁影子劃過空天,晨露初映嫩草的姿態。黑鳥心懷南海的陽光,鳳凰頻頻別離未凋謝的樹枝。歷來太史多有風採,怎能放棄採擷楚國的詩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友人鄭翰林在紫洞江相遇後一同乘船往耑州的情景。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蘭橈、高鴻、光露等,展現了江上的甯靜和美麗。詩人表達了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同時也表達了對古代文學的珍眡和對友情的珍重。整躰氛圍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文學的熱愛之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