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古

淮陰不悖漢,忠信天下知。 可惜智絕人,乃爲兒女欺。 當帝至楚時,淮陰能識幾。 相攜鍾離昧,逃於東海湄。 棄王如敝屣,神龍不受羈。 遠追範大夫,近爲留侯師。 豈非明哲者,超然有道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淮陰(huái yīn):地名,古代楚國的一部分,今江蘇淮安一帶。
悖(bèi):違背。
智絕(zhì jué):智慧消失。
鍾離(zhōng lí):古代楚國的一位賢臣。
湄(méi):水邊。
敝屣(bì xǐ):破舊的鞋子。
神龍(shén lóng):指有着非凡智慧和能力的人。
範大夫(fàn dà fū):古代楚國的一位賢臣。
留侯(liú hóu):古代楚國的一位賢臣。

翻譯

讚美古人
淮陰並沒有違背漢朝,他的忠誠和誠信爲天下所知。
可惜智慧消失的人,最終被自己的子女所欺騙。
當楚國的君主到達時,淮陰能夠認出幾個人。
他們一起逃離鍾離的迷惑,逃向東海的水邊。
拋棄王位如同丟棄破舊的鞋子,神龍不受任何羈絆。
遠追範大夫,近跟隨留侯爲師。
難道不是明智之士,超然擁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風範。

賞析

這首詩歌讚美了淮陰的忠誠和誠信,以及他對明智和高尚品德的追求。詩中通過描繪淮陰在困境中的表現,表達了對古代賢臣的敬佩和對智慧品德的推崇。整體氛圍莊嚴肅穆,表達了對古代智者的崇敬之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