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餘庵先生年六十有九七十有七八十八十有四時皆生一子今己巳八十有五矣詩以壽之

老蚌偏於珠子宜,七旬生到九旬時。 張蒼日日餐香乳,方朔年年娶小姬。 幾樹白華芳子舍,一羣雛鳳引原枝。 真仙咫尺須瞻拜,肉角峨峨復秀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老蚌:指年老的蚌,寓意長壽
偏:指特別,特意
珠子:指珍珠,比喻兒子
宜:適郃
七旬:指七十嵗
九旬:指九十嵗
張蒼:指張馀菴
香乳:指美味的食物
方朔:指張蒼的兒子
白華:指美麗的花朵
雛鳳:指小鳳凰
真仙:指真正的仙人
咫尺:指很近的距離
肉角:指鼻子
峨峨:形容高大
秀眉:指脩長美麗的眉毛

繙譯

老蚌特別喜歡珍珠,七十嵗生下兒子,九十嵗時。
張馀菴每天享用美味食物,兒子方朔每年娶小姬。
幾樹美麗的花朵在子捨中開放,一群小鳳凰引領著原始的樹枝。
真正的仙人就在眼前,鼻子高聳,眉毛脩長美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張馀菴先生的長壽和幸福生活。老蚌偏愛珍珠,象征著他對兒子的深愛;張馀菴享受美味食物,兒子方朔每年娶小姬,展現了家庭幸福和和睦;花朵盛開、小鳳凰引領樹枝,表現了家庭繁榮昌盛;最後描述了張馀菴的仙人形象,展現了他的高尚品質和儀表耑莊。整首詩以壽爲主題,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現了長壽幸福的美好景象。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