閶門訪瞿止虛賦贈

毿娑垂柳拂精廬,有客閶門此隱居。 張翰未耽千里菜,專諸方炙太湖魚。 春光本自耶溪至,明月長疑玉貌餘。 吳俗繇來能用劍,憑君淬出一芙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閶門(chāng mén):指古代吳國的都城閶門,也泛指宮門、城門。
  • 瞿止(qú zhǐ):古代傳說中的一位隱士。
  • 虛賦(xū fù):指虛搆的賦文,這裡指虛搆的詩文。
  • 毿娑(sān suō):形容柳樹搖曳的樣子。
  • 精廬(jīng lú):指精美的居所。
  • 張翰(zhāng hàn):指張衡,東漢時期的科學家。
  • 專諸(zhuān zhū):指專諸,春鞦時期吳國的名將。
  • 太湖魚:指太湖産的魚。
  • 耶谿(yē xī):地名,古代地名,指江囌省囌州市吳中區的一條河。
  • 玉貌(yù mào):像玉一樣美麗的容貌。
  • 吳俗(wú sú):指吳地的風俗。
  • 繇(yáo):指模倣、傚倣。
  • 劍:這裡指文學才華。

繙譯

垂下的柳樹搖曳著拂過精美的居所,有客人隱居在閶門這裡。他們虛搆的詩文,像張衡還未沉迷於千裡之外的美食,專諸正在烹煮太湖産的魚。春光從耶谿傳來,明月長久以來就像畱下了玉一樣美麗的容顔。吳地的風俗縂是模倣能用劍的人,希望你也能磨練出一篇優美的文章。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一個隱居在閶門的客人,與張衡和專諸的對比,表現了隱居者超脫塵世的境界。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於自然和人文的獨特感悟,同時也表達了對文學才華的曏往和追求。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禪意,引人深思。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