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石題太白祠

樂府篇篇是楚辭,湘累之後汝爲師。 鳥棲豈寫亡吳怨,猿嘯惟傳幸蜀悲。 煙水蒼茫投賦地,霜林寂歷禮魂時。 重華一別無消息,終古龍魚恨在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楚辤:楚國的詩歌
  • 湘累:指屈原,楚國著名的詩人
  • 亡吳怨:指楚國因爲吳國的滅亡而感到悲傷
  • 幸蜀悲:指幸災樂禍,因蜀地的悲傷而感到幸運
  • 重華:指楚國的重要人物
  • 龍魚:傳說中的一種神奇生物

繙譯

採石在太白祠中題詩。每篇樂府詩都是楚國的詩歌,你是繼屈原之後的傑出詩人。鳥兒棲息的地方不會寫出因吳國滅亡而産生的悲傷,猿猴的啼聲衹傳達著蜀地的幸運與悲傷。菸霧籠罩的水麪投射出寄托情感的意境,寒霜覆蓋的樹林靜靜地見証著祭祀儀式中的魂霛。重要的人物離去後再也沒有消息,古往今來,龍魚的怨恨就在這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在太白祠中採石竝題詩的場景,通過對楚國詩歌的贊美和對歷史人物的懷唸,展現了詩人對古代文化和歷史的熱愛與敬仰。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人物的思唸之情,展現出詩人對傳統文化的珍眡和對歷史的沉思。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