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粵督府祝嘏詞

斧鉞東臨屢有年,蠻方人賴袞衣賢。 不將南庫歸京闕,自作長城控海天。 七朵芙蓉珠鬥曲,一輪明鏡玉臺圓。 無多香尉留州郡,盡沐清風嶺嶠邊。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斧鉞:指斧頭和鉞,古代兵器。
  • 蠻方:指南方的少數民族。
  • 袞衣(gǔn yī):古代一種禮服。
  • 南庫:指南方的庫房。
  • 長城:這裏指比喻性質的長城,意爲邊防。
  • 芙蓉(fú róng):一種花,古代常用來比喻美女。
  • 珠鬥:古代稱珠子的計量單位。
  • 明鏡:明亮的鏡子,比喻心地純潔。
  • 玉臺:美玉製成的臺子,比喻美好的地方。
  • 香尉:古代官職名,負責管理香火。
  • 留州:古代地名,今浙江紹興。
  • 清風:清新的風。
  • 嶺嶠:山嶺。

翻譯

東方的邊境多年來一直受到斧鉞的威脅,南方的少數民族依賴着華麗的袞衣來表現他們的智慧。他們不願將他們的財富歸還給中央政府,反而自己建造起一道長城來守護海天。七朵芙蓉花簇擁着珍珠,一輪明亮的鏡子放在玉臺上。守護這裏的官員並不多,他們盡情享受着清新的山風在嶺嶠邊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古代東南邊境的景象,表現了南方少數民族的風俗和他們與中央政府的關係。通過對自然景觀和官員生活的描繪,展現了一幅寧靜而優美的畫面,同時也反映了當時政治和文化的特點。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