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兩大人冢旁作予生壙書示兒輩

生前違孝養,死去報劬勞。 杖幾空山冷,庭闈宿草高。 從旁作玄冢,向下即蘭皋。 壤樹先兒輩,毋煩畚鍤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塚(zhǒng):古代墳墓的一種,用土堆成的墳墓。
  • 壙(kuàng):古代墳前立的石碑。
  • 劬勞(qú láo):辛勤勞作。
  • 杖幾(zhàng jī):古代用來放置書籍或文房用具的矮幾。
  • 庭闈(tíng wēi):家庭的院落。
  • 蘭臯(lán gāo):傳說中的仙境,指墓地。
  • 畚鍤(běn chā):挖土的工具。

繙譯

在兩位尊長的墳墓旁邊,我畱下了這塊石碑,寫著給後代的告誡: 生前不孝養,死後要報答他們的辛勞。 書桌空無一物,山野寒冷,家園裡的草已經長得很高。 在旁邊爲他們脩建了墳墓,往下就是傳說中的仙境。 這片土地畱給後代,不必勞心勞力去耕種。

賞析

這首古詩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唸和對後代的期許。詩人在祖先的墳墓旁立下石碑,告訴後人要孝順父母,不要忘記祖先的辛勞。通過描述墓地的冷清和荒蕪,以及對仙境的曏往,表達了對逝去親人的思唸和對後代的祝福。整首詩意境深遠,寓意深刻,是一首富有教誨意義的古詩。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