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庚寅:指庚寅年,即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元日:農曆新年的第一天。
- 祝聖:古代祭祀儀式中祝福皇帝的儀式。
- 謁陵:前往陵墓祭拜。
- 臘意:指臘月的氣氛,臘月即農曆十二月。
- 爆竹:燃放的鞭炮,用於慶祝節日。
- 仙仗:指皇帝的儀仗。
- 蓬萊:神話中的仙境,這裏比喻皇宮。
- 堯樽:指古代聖君堯的酒器,比喻皇帝的酒宴。
- 柏條:柏樹的枝條,常用於祭祀。
- 漢省:指漢代的官署,這裏泛指朝廷。
- 呼嵩:指呼喚嵩山,嵩山爲五嶽之一,這裏象徵國家的吉祥。
- 瑞靄:吉祥的雲氣。
- 銀鑰:銀製的鑰匙,象徵皇宮的開啓。
- 祠官:負責祭祀的官員。
- 錦袍:華麗的官服。
- 東郊:城市的東邊郊外。
- 探早梅:尋找早開的梅花。
翻譯
庚寅年的元日恰逢立春,慶祝皇帝的儀式結束後,我穿着紅錦袍前往陵墓祭拜。臘月的氣氛即將結束,爆竹聲催促着新年的到來,我們爭相依偎在皇帝的儀仗旁,聚集在如蓬萊仙境般的皇宮中。皇帝的酒宴上,柏樹枝條被用作祭品,春風輕輕吹入,朝廷中呼喚嵩山的吉祥之聲迴盪,吉祥的雲氣也隨之迴旋。皇宮的大門漸漸開啓,銀製的鑰匙象徵着新年的開始,負責祭祀的官員們目睹了這新年的第一幕,他們身着錦袍,莊嚴而華麗。不知春天已經悄悄到來多少,明日我將前往東郊,去尋找那早開的梅花,感受春天的氣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代庚寅年元日立春的盛況,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節日的喜慶氣氛和皇宮的莊嚴華麗。詩中「臘意將歸爆竹催」一句,既表達了舊歲的結束,又預示了新年的到來,爆竹聲成爲時間的分界線。後文通過對皇帝酒宴、祭祀儀式和官員服飾的描寫,進一步以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感受,展現了節日的隆重和皇家的尊貴。結尾的「探早梅」則寄託了對春天到來的期待和對自然美景的嚮往,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敏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豐富,是明代節日詩的佳作。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宗伯董丈枉飲峴山泛碧浪湖時範太史伯禎陳都諫體乾在坐太史將赴召北上宗伯遂成一章予嗣得其二一用公原韻一用 》 —— [ 明 ] 王世貞
- 《 汪山人沂者故伯玉司馬宗人也年七十九矣而詩不衰貌又不衰其遊又不衰將之趙魏間依穆考功而老焉乞餘詩爲贈得二 》 —— [ 明 ] 王世貞
- 《 客有秦生者嘗尚魯翁主後流落死京師其友李子爲治後歸之 》 —— [ 明 ] 王世貞
- 《 荅許殿卿長史 》 —— [ 明 ] 王世貞
- 《 題畫 》 —— [ 明 ] 王世貞
- 《 送曹子念赴永嘉謁謝王使君陽德因遊天台雁蕩諸山 》 —— [ 明 ] 王世貞
- 《 同年馬通政吳太常顧沈二臬及凌守要予與蔡憲使飲太虛樓 》 —— [ 明 ] 王世貞
- 《 慰吳翁晉失利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