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宗伯:古代官名,相當於後世的禮部尚書。
- 餞:設宴送行。
- 新洋江: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暝愁:夜晚的憂愁。
- 象闕:指朝廷。
- 菟裘:古代地名,此處可能指作者的家鄉或目的地。
- 雙青眼:比喻欣賞或喜愛。
- 兩白頭:比喻年老或離別的悲傷。
-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
- 鳳凰遊:比喻高貴的遊歷或活動。
翻譯
在新洋江口,是個停舟的好地方,淡淡的月光籠罩着煙霧,驅散了夜晚的憂愁。你或許能安心臥牀,忘卻朝廷的煩惱,而我此行終究打算探訪我的家鄉菟裘。輕快的歌聲容易讓人雙目放光,欣賞不已,但離別的酒宴卻讓人難以抑制兩鬢斑白的悲傷。儘管秣陵有許多美景,我卻感到慚愧,被人稱爲高貴的遊歷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在新洋江口與友人分別的情景,通過淡月、煙霧等自然景象烘托出離別的憂愁。詩中「君臥可能忘象闕,予行終擬問菟裘」表達了作者與友人不同的生活態度和選擇,而「嬌歌易作雙青眼,別酒難禁兩白頭」則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突出了離別時的複雜情感。結尾的「秣陵多勝地,卻慚人喚鳳凰遊」則透露出作者對自身境遇的感慨和謙遜之情。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明卿子相過飲談數有感 》 —— [ 明 ] 王世貞
- 《 繫馬峯 》 —— [ 明 ] 王世貞
- 《 贈黃鵠 》 —— [ 明 ] 王世貞
- 《 李宗伯以四絕句慰餘請告賦此奉酬且伸後約 》 —— [ 明 ] 王世貞
- 《 遊鳳皇臺委壘不稱不復和昔韻而戲作此歌 》 —— [ 明 ] 王世貞
- 《 長興哭子與歸途即事有感 》 —— [ 明 ] 王世貞
- 《 歌行長短三首贈樑公實謝病歸 》 —— [ 明 ] 王世貞
- 《 子與病後見貽新詩六章次答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