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任戶部督餉陝右

大漢中興日,匈奴近塞年。 材官屯六郡,飛餉轉三邊。 帝裏春將盡,天山雪尚堅。 紀明催轉鬥,充國擬留田。 一上金城筴,俄分少府錢。 關河俱動色,將士欲爭先。 蔥嶺鞭堪斷,恆河鐵可填。 歸來奏奇計,聖主在甘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材官:古代指掌管軍務的官員。
  • 飛餉:迅速運送的軍糧。
  • 三邊:指邊疆的三個方向,具體指哪三個方向需根據上下文確定。
  • 紀明:人名,可能是指當時的某位將領。
  • 轉鬥:轉移戰鬥。
  • 充國:指充實國家,增強國力。
  • 留田:指屯田,即在邊疆地區開墾土地,以供軍糧。
  • 金城筴:金城,指堅固的城池;筴,指計劃或策略。
  • 少府錢:少府,古代官名,掌管皇室財政;錢,指財政。
  • 動色:指引起震動或變化。
  • 蔥嶺:古代對今新疆一帶山脈的稱呼。
  • 恆河:印度的一條大河,此處可能用作比喻,表示堅定的決心。
  • 奏奇計:提出非凡的策略。
  • 甘泉:指皇帝的居所,此處指朝廷。

翻譯

在大漢中興的時期,匈奴靠近邊塞的年份。 軍務官員駐紮在六郡,迅速運送軍糧到三邊。 帝都的春天即將結束,天山的雪依然堅硬。 紀明催促轉移戰鬥,充國計劃屯田。 一上堅固城池的策略,立即分配少府的財政。 關河都因此動容,將士們想要爭先。 蔥嶺的鞭子足以斷絕,恆河的鐵可以填滿。 歸來時提出奇妙的計策,聖主在甘泉等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大漢中興時期邊疆的緊張局勢和軍民的英勇抗爭。詩中通過對比帝都春光與天山雪景,突出了邊疆的艱苦環境。同時,通過描述軍務官員的策略和將士的鬥志,展現了國家的決心和力量。最後,詩人以歸來獻計的情節,表達了對國家未來的美好期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愛國主義的激情。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