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承天禹績

向來龍起處,曾此更鳴鑾。 父老十年復,君王三日歡。 蹕留佳氣滿,歌憶大風寒。 望幸河山切,沾恩雨露寬。 官曹副司隸,宮闕比長安。 稚子車前擁,中涓桂後彈。 聲名方叔並,詞賦郢人看。 莫作南陽對,君今治豈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鳴鑾(míng luán):古代皇帝出行時,車上的鈴鐺響聲,這裏指皇帝的御駕。
  • 蹕留(bì liú):皇帝駐留的地方。
  • 望幸:希望得到皇帝的寵幸。
  • 霑恩:受到皇帝的恩澤。
  • 副司隸:官職名,指輔助管理地方的官員。
  • 中涓(zhōng juān):古代官職名,指宮中的侍從官。
  • 方叔: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 郢人:指楚國的文人,這裏泛指文人。

翻譯

在龍騰起的地方,曾有皇帝的御駕鳴響。 父老們十年後再次見到,君王歡慶三日。 皇帝駐留之地,佳氣充盈,歌聲中帶着寒意。 人們渴望皇帝的寵幸,感受到皇恩的寬廣。 官職如同副司隸,宮殿與長安相比。 稚子在車前簇擁,宮中的侍從官在桂樹後彈琴。 聲名與方叔並列,詞賦被文人所讚賞。 不要與南陽相比,你如今的治理並不難。

賞析

這首詩是王世貞送別方承天禹績的作品,通過描繪皇帝的御駕、父老的喜悅、宮廷的景象以及對方的讚譽,表達了對方政治才能的認可和對未來的美好祝願。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鳴鑾」、「蹕留」、「望幸」等,展現了皇權的威嚴和恩澤的廣被。同時,通過對比「副司隸」與「長安」,以及「方叔」與「郢人」,凸顯了對方的地位和才華。最後,詩人鼓勵對方不要與南陽相比,因爲他的治理能力已經足夠出色,預示着未來的成功。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送別詩。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