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承天禹績
向來龍起處,曾此更鳴鑾。
父老十年復,君王三日歡。
蹕留佳氣滿,歌憶大風寒。
望幸河山切,沾恩雨露寬。
官曹副司隸,宮闕比長安。
稚子車前擁,中涓桂後彈。
聲名方叔並,詞賦郢人看。
莫作南陽對,君今治豈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鳴鑾(míng luán):古代皇帝出行時,車上的鈴鐺響聲,這裏指皇帝的御駕。
- 蹕留(bì liú):皇帝駐留的地方。
- 望幸:希望得到皇帝的寵幸。
- 霑恩:受到皇帝的恩澤。
- 副司隸:官職名,指輔助管理地方的官員。
- 中涓(zhōng juān):古代官職名,指宮中的侍從官。
- 方叔: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 郢人:指楚國的文人,這裏泛指文人。
翻譯
在龍騰起的地方,曾有皇帝的御駕鳴響。 父老們十年後再次見到,君王歡慶三日。 皇帝駐留之地,佳氣充盈,歌聲中帶着寒意。 人們渴望皇帝的寵幸,感受到皇恩的寬廣。 官職如同副司隸,宮殿與長安相比。 稚子在車前簇擁,宮中的侍從官在桂樹後彈琴。 聲名與方叔並列,詞賦被文人所讚賞。 不要與南陽相比,你如今的治理並不難。
賞析
這首詩是王世貞送別方承天禹績的作品,通過描繪皇帝的御駕、父老的喜悅、宮廷的景象以及對方的讚譽,表達了對方政治才能的認可和對未來的美好祝願。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鳴鑾」、「蹕留」、「望幸」等,展現了皇權的威嚴和恩澤的廣被。同時,通過對比「副司隸」與「長安」,以及「方叔」與「郢人」,凸顯了對方的地位和才華。最後,詩人鼓勵對方不要與南陽相比,因爲他的治理能力已經足夠出色,預示着未來的成功。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送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