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雲寺

峭壁琳宮轉,叢篁白日移。 斲雲探地脈,噴雪注天池。 祗樹開千臘,曇花供六時。 伏魚驚午襯,眠犢起春耔。 色界煙霞滿,空門歲月私。 苔陰侵屓屓,鳥影散罘罳。 入觀香時發,銓真聽不疑。 悟來珠炯炯,無復叩摩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琳宮:指道觀,這裏指碧雲寺。
  • 叢篁:叢生的竹子。
  • 斲雲:斲(zhuó),砍削;斲雲,形容山勢高聳,彷彿砍削雲端。
  • 地脈:指山脈的走勢和地下的水脈。
  • 噴雪:形容瀑布飛瀉,如雪般潔白。
  • 天池:高山上的湖泊,這裏指碧雲寺附近的水池。
  • 祗樹:祗(qí),敬;祗樹,指佛教中的祗園,這裏泛指寺廟。
  • 千臘:臘(xī),古代祭祀用的肉;千臘,指長時間的祭祀,這裏指寺廟的歷史悠久。
  • 曇花:曇(tán),曇花一現,指短暫而美好的事物,這裏指佛教中的曇花,象徵佛法。
  • 六時:佛教中指一天的六個時辰,即晨朝、日中、日沒、初夜、中夜、後夜。
  • 伏魚:指寺廟中的魚形石雕或木雕,通常用於裝飾或作爲水道中的水口。
  • 春耔:耔(zǐ),指耕種;春耔,春天的耕作。
  • 色界:佛教中指物質世界。
  • 空門:佛教的別稱,意指超脫世俗的境界。
  • 苔陰:苔蘚覆蓋的陰暗處。
  • 屓屓:屓(xì),形容石碑或石柱的沉重。
  • 罘罳:罘(fú),古代城牆上的瞭望臺;罳(sī),古代用來捕捉鳥獸的網;罘罳,這裏指鳥兒飛散的樣子。
  • 銓真:銓(quán),衡量;真,真理;銓真,衡量真理。
  • 摩尼:摩尼珠,佛教中的一種寶珠,象徵智慧和清淨。

翻譯

碧雲寺坐落在陡峭的山壁上,周圍是茂密的竹林,陽光在其中緩緩移動。山勢高聳,彷彿砍削雲端,探尋着地下的水脈;瀑布如雪般潔白,飛瀉注入高山湖泊。寺廟歷史悠久,佛教的曇花象徵着佛法,供奉着一天的六個時辰。寺廟中的魚形石雕在午後的陽光下顯得生動,春天的耕作喚醒了沉睡的牛犢。物質世界中充滿了煙霞,而佛教的境界則擁有私密的歲月。苔蘚覆蓋的陰暗處侵蝕着沉重的石碑,鳥兒飛散的樣子如同古代的瞭望臺和捕鳥網。進入寺廟,香氣四溢,衡量真理的聲音清晰無疑。領悟之後,眼中閃爍着智慧的光芒,不再需要叩問摩尼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碧雲寺的自然景觀和宗教氛圍,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寺廟的靜謐與莊嚴。詩中運用了許多佛教術語和象徵,如「祗樹」、「曇花」、「六時」等,體現了作者對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精細刻畫,如「峭壁琳宮」、「叢篁白日」、「噴雪注天池」等,傳達了一種超脫世俗、嚮往精神淨土的情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是明代山水詩的佳作。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