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亭春夜汎舟

離宮疊島象瀛洲,飛蓋仍追鄴下游。 樹裏晴雲迷畫舫,城邊春月吐朱樓。 鯨鬐漸隱千年石,龍首新疏九折流。 莫怪仲宣先闢席,諸君賦豈減應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離宮:皇帝臨時居住的宮殿。
  • 疊島:重疊的島嶼。
  • 象瀛洲:比喻像神話中的仙島。
  • 飛蓋:飛馳的車蓋,指車馬。
  • 鄴下:古地名,今河北省臨漳縣西,三國時曹操曾在此建都。
  • 晴雲:晴朗天空中的雲。
  • 畫舫:裝飾華麗的遊船。
  • 春月:春天的月亮。
  • 朱樓:紅色的樓閣。
  • 鯨鬐(qí):鯨魚的背鰭。
  • 千年石:歷經千年的石頭。
  • 龍首:龍頭,這裏可能指龍形的雕塑或裝飾。
  • 九折流:曲折流動的河流。
  • 仲宣:人名,可能指某位文人。
  • 闢席:離開座位,表示恭敬。
  • 應劉:應瑒和劉楨,三國時期的文學家,與王粲、陳琳、徐幹、阮瑀、孔融並稱建安七子。

翻譯

皇帝的臨時宮殿和重疊的島嶼,彷彿是神話中的仙島瀛洲,我乘坐飛馳的車馬,依然追尋着古時鄴下的遊蹤。 晴朗天空中的雲朵在樹間若隱若現,迷離了裝飾華麗的遊船,城邊的春夜月光映照着紅色的樓閣。 鯨魚的背鰭漸漸隱沒在歷經千年的石頭之後,龍形的裝飾新近疏浚了曲折流動的河流。 不要奇怪我爲何先離開座位,因爲在座的各位文士,他們的賦作豈能遜色於古代的應瑒和劉楨。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夜泛舟的景象,通過對離宮、疊島、晴雲、春月等自然元素的細膩刻畫,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仙境氛圍。詩中「飛蓋仍追鄴下游」一句,既表達了對古都鄴下的追憶,也暗含了對歷史文化的尊重。後兩句通過對鯨鬐、龍首的描繪,展現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存。結尾處提到「仲宣先闢席」,並以應劉爲喻,既顯示了詩人對在場文士的讚賞,也體現了對文學傳統的繼承與發揚。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